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楚隆起中段地区油气圈闭的形成大多与断裂密切相关。断裂识别及其演化研究是落实圈闭和评价圈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及内容。目前对巴楚中段地区古生代张性正断裂的研究尚少。所以,对于巴楚隆起中段的古生代正断裂的判识、演化及其与油气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地震解释为主要手段,以构造演化为主线,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总结不同断裂发展演化规律,系统、完整地复原各主要运动时期断裂形态,分析断裂及其演化尤其是主要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为本区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根据主干断裂的剖面演化以及主要活动期断裂平面发育特征,按照断裂初始发育期和最终定型期进行对比分析,将巴楚隆起中段断裂活动方式归纳为以下四种:①一次性形成、后期运动未活动再改造的断层;②早期形成、后期一次继承改造的断层;③早期形成、后期多次继承改造的断层;④早期伸展、后期反转改造的断层。(2)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地震剖面上断层断开层位、断距大小,断层上、下盘厚度差异等现象,定量计算断裂生长指数和古落差变化,同时配合追踪走向变化、特殊沉积体系或相变佐证,识别出古董山深部、卡拉沙依南、卡拉沙依、北吐木休克北海米罗斯1号、古董山1号等一系列早期正断裂。(3)古董山深部、卡拉沙依南、卡拉沙依北、吐木休克北等断裂现今仍保持正断层形态,往往向下断入基底,向上只断入寒武系地层,至多断入奥陶系地层,这类断层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早期,未受后期构造运动明显影响。海米罗斯1号、古董山1号等断层断穿奥陶系,持续受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继承性逆冲,甚至持续活动至喜山期。(4)对巴楚隆起中段地区现今早期正断裂的倾角统计,结合主干剖面演化,详细分析加里东早期张性断裂的倾角,发现加里东早期伸展背景下发育的张性断裂倾角以45°~60°为主,其中小于60°的早期正断裂后期都经历了反转逆冲,而且反转生成的逆冲断层倾角较大,一般都在75°~80°之间,而倾角大于60°的早期张性断裂,后期没有复活,而幸存至今。(5)根据构造剖面演化及构造样式的分析将巴楚隆起中段的构造演变阶段划分为加里东早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五个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逐步改变早期的构造格局,晚海西运动和喜山中期运动是主要构造变革期,而奥陶纪末、早石炭世末和中新世末是构造格局转变的三个关键时刻。早古生代张性正断裂对同期及其后期地层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是后期断裂演化的基础,是现今断裂构造带的雏形;古生代张性正断裂影响了后期局部构造和圈闭的形成,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沿晚古生代张性断裂喷发的早二叠世的火山岩,对前期形成的油气藏起到了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