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甲类动物药多为一些名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鹿茸、鹿角、羚羊角、山羊角、水牛角、穿山甲、鳖甲、龟甲等。传统中医药认为该类药物在寒热药性、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角甲类药物所含的化学成分较为相似,多为角蛋白,那么它们寒热药性、功效差异的客观真实性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本文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基于热动力学表征的中药生物热活性评价方法(冷热板示差法和微量量热法),考察不同角甲类动物药生物效应差异的客观真实性,并与常规药理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尝试寻找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阐明角甲类动物药寒热药性、功效的客观差异和指导角甲类动物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采用冷热板示差法表征角甲类动物药的生物热活性,研究结果提示鹿茸、鹿角与羚羊角、山羊角、穿山甲对小鼠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干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鹿茸与鹿角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与体质模型小鼠的自主活动,能上调“体虚”体质模型小鼠的高温趋向性,改善小鼠的“虚寒证”症状,从一个侧面体现“温热药”的作用特点;而羚羊角、山羊角、穿山甲的作用趋势则正好相反,体现了“寒凉药”的作用特点。此结果与传统中医药对其寒热药性的认识相吻合。(2)角甲类动物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影响与中枢5-羟色胺(5-HT)水平的调节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羚羊角、山羊角、穿山甲能上调小鼠脑组织中5-HT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羚羊角组和穿山甲组P<0.01,山羊角组P<0.05)。5-HT是一种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内5-HT含量增加,可以增强大脑对其他疲劳信号的敏感性,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出现疲劳状态。该结果提示羚羊角、穿山甲和山羊角对小鼠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影响(使小鼠“趋热性”增强、自主活动明显减少)可能与其对小鼠脑组织中5-HT含量的影响有关。(3)在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传统活血化瘀药的穿山甲具有明显的中枢性抑制作用,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价值。冷热板示差法研究结果发现,穿山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跨区次数和运动距离明显减少),使小鼠血清及脑组织5-HT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P<0.05),使小鼠表现出明显中枢性抑制状态,提示传统活血化瘀药穿山甲具有明显的中枢性抑制作用。(4)在替代品的使用上,鹿角、山羊角分别作为鹿茸或羚羊角的替代品使用时,为了确保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应适当加大用药剂量,并应进一步对其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临床用药指南。冷热板示差法与微量量热法研究结果发现,鹿茸与鹿角均能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促进淋巴细胞、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代谢,但鹿茸的作用明显强于鹿角;羚羊角和山羊角对淋巴细胞、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羚羊角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羊角。以上结果提示,鹿角、山羊角在作为鹿茸或羚羊角的替代品使用时,应适当加大用药剂量,以确保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冷热板示差法和微量量热法两种中药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从热动力学角度,表征出不同角甲类动物药生物效应的差异,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角甲类动物药的基础研究和指导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为保证角甲类动物药用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