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危险因素主要以脑血管病变的形式损害大脑,进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脑小血管病约占脑卒中的20%,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1倍,约45%的痴呆由其所致,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最常见原因。而视网膜微血管与脑小血管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有可能作为临床观察脑血管病变的替代指标。本研究探讨了血管危险因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及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横断面临床研究。共有60名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非卒中自愿者纳入研究,按照弗明汉10年卒中风险评估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低危组(10年卒中风险<10%),中危组(10年卒中风险为10%-20%)及高危组(10年卒中风险>20%)。使用一系列的认知量表测试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其中包括全脑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和视空间功能,并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轻度认知损害组(MCI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眼底照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分析了弗明汉卒中风险与各个认知域及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相关性,并通过趋势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及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相关性。此外,采用Pearson相关及偏相关分析分析了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并按照认知分组进一步分析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与各个认知域之间的相关性。应用Matlab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各自变量对应权重系数。结果:1、随着弗明汉10年卒中风险的增加,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的MoCA评分、瞬时记忆、延迟回忆、数字符号转换测试和连线试验B均显著下降。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的MoCA评分和连线试验B显著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MCI组和NC组FSRP与认知功能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且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BMI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FSRP与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高血压患者中的总体认知功能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年龄、收缩压值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瞬时记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吸烟患者延迟回忆较差,延迟回忆与收缩压值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数字符号转化试验与年龄呈负相关;连线测试B与年龄、收缩压值呈负相关。2、随着弗明汉10年卒中风险增加,受试者的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明显下降,视网膜血管弯曲度明显增大,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所占百分比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总体和MCI组中FSRP与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及弯曲度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且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BMI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FSRP与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和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相关性仍有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在总体,还是NC或MCI组,FSRP与眼底改变分期及眼底动脉硬化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RAE和CRVE与收缩压、受教育年限呈负相关;总体分形维数与年龄、收缩压及房颤呈负相关;动脉和静脉分形维数与年龄、收缩压呈负相关;动脉弯曲度与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静脉弯曲度与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3、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视网膜血管弯曲度和视网膜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血管直径与认知功能的线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等血管危险因素后,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和视网膜血管弯曲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仍然存在。Matlab矩阵计算结果显示,视网膜血管弯曲度所占权重较大,其次为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结论:血管危险因素可以独立于卒中而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视网膜血管弯曲度及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等作为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早期指标反映了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损伤的程度。以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评价认知功能的数字模型为临床上间接评价认知功能损害提供了新的、临床上简易可行的方法,其中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作用尤为关键,视网膜分形维数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