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等椎间盘内容物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等,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工作中,如何准确判断患者神经根的功能状态,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一种方便可行的、可实时准确评估患者神经根功能状态的手段。鉴于神经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直接对其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较为困难。而坐骨神经是由腰4-骶2神经根组成的,是否可以通过坐骨神经来间接评估患者神经根的功能状态呢?由于肌骨超声专业的巨大发展,目前临床上已经可以利用它对外周神经进行清晰的成像和准确的测量,这为我们对坐骨神经进行评估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的手段。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坐骨神经进行成像和测量,经观察和分析之后发现,突出物对单一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会引起坐骨神经的水肿和增粗。另外,我们将患者坐骨神经直径、横截面积与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坐骨神经的水肿增粗程度与其下肢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我们通过采取经典的、疗效确切的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两种手术方式对神经根受压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评估手术前后患者坐骨神经和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发现经手术治疗后坐骨神经的恢复程度与患者下肢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率显著相关。最终我们得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一神经根的受压可导致其坐骨神经出现水肿增粗等形态学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手术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第一部分单一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形态、直径和横截面积的改变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90%。而导致上述症状的原因主要是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炎性刺激以及局部的自身免疫反应。那么神经根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关键,它的受压程度和功能状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神经根进行直接检查评估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困难,同时坐骨神经与腰椎神经根具有密切的解剖相关性。因而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进行评估和测量,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测。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进行观察和评估,进一步分析坐骨神经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坐骨神经超声图像、腰椎核磁共振成像资料(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其他一般资料。比较患者患侧与健侧坐骨神经直径和横截面积。比较腰椎MRI上不同突出类型的患者坐骨神经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本研究发现单一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坐骨神经直径为5.21±1.07 mm,显著大于健侧4.61±0.72 mm(p=0.000,t=16.842);患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为52.87±10.04 mm~2,显著大于健侧46.68±7.24 mm~2(p=0.000,t=17.53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一神经根的受压可导致患侧坐骨神经的水肿和增粗。第二部分坐骨神经直径/横截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下肢的放射痛、麻木、无力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表现为不同症状的患者其神经根受压程度及功能状态也千差万别,而适用的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已经发现神经根的受压可导致坐骨神经的水肿和增粗。但是,坐骨神经的增粗程度是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增粗程度与各类临床症状的相关性,间接评估患者受压神经根的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坐骨神经超声、腰痛VAS评分、下肢放射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等资料,分析坐骨神经增粗程度与患者疼痛和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侧坐骨神经直径比值R-DIA与患者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正相关(p=0.001,r=0.689),与ODI评分正相关(p=0.001,r=0.702),与腰椎JOA评分负相关(p=0.001,r=-0.659),但与患者腰痛VAS评分不相关(p=0.792);患侧与健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比值R-CSA与患者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正相关(p=0.001,r=0.713),与ODI评分正相关(p=0.000,r=0.741),与腰椎JOA评分负相关(p=0.001,r=-0.694),但与患者腰痛VAS评分不相关(p=0.84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增粗程度与其部分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第三部分坐骨神经的恢复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率的相关性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和手术两大类。而其中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不仅体现了一个脊柱外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对患者来讲更是决定其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因而如何能把握患者就诊时刻的病情,进而据此决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本研究引入了坐骨神经超声这一新的评估手段,同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分析采取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坐骨神经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的相关性,评估坐骨神经对判断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于我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坐骨神经直径和横截面积,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评分等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坐骨神经的变化和患者各类临床症状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坐骨神经直径改善率IR-DIA与腰痛VAS改善率无相关性(p=0.836),与下肢VAS(p=0.000,r=0.824)、腰椎JOA(p=0.000,r=0.746)、ODI(p=0.000,r=0.768)等评分的改善率显著相关;横截面积改善率IR-CSA与腰痛VAS改善率无相关性(p=0.827),与下肢VAS(p=0.000,r=0.872)、腰椎JOA(p=0.000,r=0.768)、ODI(p=0.000,r=0.784)等评分的改善率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经的变化与手术治疗前后患者部分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具有明确相关性,对指导患者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