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实现汇率并轨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并在2006年底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因此有关外汇储备的问题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变化速度非常快,因此有关外汇储备供需、结构等问题的各种理论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外汇储备问题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比较滞后。大部分研究方法和理论仍是参照国外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和发展已不适合目前我国实际所处的经济环境,因此对外汇储备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有关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问题的各种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特别是补充了许多21世纪以来对外汇储备问题研究的最新发展。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对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即: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来源和成因、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以及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确定。接着,在实证分析篇中,作者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作者通过使用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识别、弱外生性检验等高等经济计量学建模技术等考察了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主要来源,指出我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趋势存在结构性变化,我国所采取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外生的97金融危机等都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造成结构性影响。经常项目中的外贸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最重要和稳定的来源,而究其根源可发现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低估是促进出口发展进而推动外汇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债流入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尽管也是外汇增长的一大重要来源,但是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生冲击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接着作者使用传统的比率分析法确定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满足国际普遍认可的最低充足性要求,并在国外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从抵御金融危机以及外生冲击的角度考察了最优储备规模的决定因素,并使用中国的数据加以校准设定和敏感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认为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最优储备规模会随着经济环境的调整而变化。发生危机的概率、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如产出下降率,外资存款撤出率、汇率贬值率、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以及政府对面临风险的厌恶程度都会对最优外汇规模产生影响。尽管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高于根据校准设定的标准情况,但是如果面临危机的概率增大、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加大,那么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问题可能会不复存在,甚至可能还会面临储备不足的挑战。
在对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研究中,囿于数据的保密性,因此无法在实证分析部分进行更多工作,作者就可获得的数据使用二次规划,从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的收益和风险角度考察了最优储备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分析,美元并不是最优持币币种。但是,作者也尝试在风险和收益的均值-方差分析范式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纳入外债结构的影响,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并求解。除此之外,作者还综合考虑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结构对储备货币结构的影响。最后,作者从汇率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市场风险,使用金融理论中VaR(在险价值)的概念进行分析,作者发现目前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货币结构在美元贬值预期仍将持续的情况下将面临较大的汇率损失风险。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模型研究结论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启示。作者认为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和现实的适度规模模型,合理分配各种储备币种所占的比例,以期实现最合理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并应对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及时、深入的探讨。最后,作者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并对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