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符号学中关系分析的方法对甲骨文和玛雅文字做了符号学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通过不同关系项之间相互发现的方式,确定两种古文字相对的性质和特点。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说,介绍了论文的选题宗旨、研究概况、研究意义和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以及对本论题的两点思考与说明;第二部分为比较研究,是论文的主体,又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文字的硬件方面来看,甲骨文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等物质表现手段不同于玛雅文字,这使得两种古文字在文字形体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即使同为玛雅文字,鉴于关系性的对比分析方法,其内部的书写体文字和石刻体文字也有相对简化与繁化、私密与公开、简便与典雅之分。因此,文字的硬件与文字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不同的书写媒体影响了文字不同的形体表现。此外,从文字的耐久性与易损性这一对关系范畴来看,在中国古文字和玛雅文字内部都存在着相对易损和耐久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玛雅文字中的书写体文字和石刻体文字。各种文字媒体的耐久性和易损性一方面与其功用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功能目的不同,文字媒体硬件的选择就不同,另一方面,媒体选择的不同又进一步影响到了文字而使其呈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在这一点上,古汉字与玛雅文字是一致的。其次,两种文字在图文关系与文象关系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图文关系是指图像(包括图纹和图画)与文字的关系。甲骨文与玛雅文字在符号的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就甲骨文而言,甲骨兆纹与甲骨卜辞在对信息的解释上不是平等的,甲骨卜辞与甲骨兆纹反映的是一种替代关系。相对来说,玛雅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平等”,二者同时传达信息、表达意义。玛雅文字与图画互相说明、互相补充,因此玛雅文字与玛雅图画反映的是一种补充关系。所谓文象关系是指文字与实物的象形关系。甲骨文的文字虽然是较为写意,但是文字与实物的关系紧密。也就是说,甲骨文与实物的理据性较强,文字符号本身意义自足,不用借助其他表达方式就可以传达信息,因此在图文关系中不注重“图”的表达而突出“文”的作用。玛雅文字虽然在外形上具有较强的图画性和写实性,但同时又带有极强的任意性和约定性,也就是说文字和实物之间的意义理据性相对甲骨文字而言较弱,文字不能独立表达明确的意义,这样就需要其他的表达方式来辅助说明,因此在玛雅文献中大量使用了图文并置的表达方法。总之,玛雅文字在文象关系上的自身理据性较弱,使得在图文关系中文字的补充性表达方式突出。而相对来说,甲骨文由于在文象关系上的理据性较强,使得在图文关系中体现出一种替代型的符号表达方式。最后,我们还从两种文字的字符与字符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比较。甲骨文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会意的精神,即使是后期大量产生的形声字有表音机制的参与,但更多的还是具有非线性的、表意的发展倾向。玛雅文字中也有意符存在,但玛雅字符的组合更多的是符合表音的需要。从符号功能来看,玛雅文字的表音功能已经超过了表意,其内部开始出现表音文字的一些特点,如已经开始倾向于线形结构规则的表达。或者可以这样说,通过玛雅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在象形文字内部已经产生了表音文字内在的结构原则与核心精神,所以我们不能从外形来过分低估玛雅文字的文字地位。第三部分为结论。对全文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些启示并进一步指出了两种古文字可待比较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