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眠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发病率节节上升。失眠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失眠更会导致患者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的损害。失眠症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跟脑供血、睡眠物质、内抑制及生物钟等相关。西医药物治疗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组胺类、巴比妥及非巴比妥类和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镇静药五类,各类药物近期均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稍差,且存在一定副作用。中医认为失眠主要与心、肝、肾、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在临床上较多见。临床报道中医中药、针灸治疗本病均有一定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腹针疗法是山西薄智云教授经过长期针灸临床实践总结发明的针灸方法。腹针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对每个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本研究在导师米建平副主任医师多年来运用腹针疗法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腹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有效性,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腹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标准选取7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根据样本含量,采用PEMS3.1软件实施随机分组,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药物组。其中腹针组采用腹针疗法,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每晚1次,每次1mg,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的睡眠质量总分、有效率及症状总分。结果:腹针组34例,治疗1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结束时,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治疗后1个月,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药物组32例,治疗1疗程后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治疗结束时,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后1个月,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1疗程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治疗1疗程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针组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自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与药物疗法对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症状均有一定作用,近期疗效两者相当,但远期疗效腹针疗法明显优于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