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解读《雷雨》中的指示类言语行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应用帕瑟和桑伯格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及相关的语用参数来分析中文话剧《雷雨》中的指示类言语行为。传统上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多停留在语用学层面,帕瑟和桑伯格首次从认知和语用双角度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从而弥补了传统研究的不足。根据帕瑟和桑伯格的场景理论,言语行为,尤其是间接言语行为要遵循一种转喻规则,言语行为是一个有结构的行为脚本,一个行为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段、核心及结果段、后段。行为脚本的段内存在着互为借代的关系,脚本内任何一部分都可根据交际的需要用于借代整个言语行为,交际者在推理时以脚本中诸成分所指的概念为对象,行使概念转喻功能。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在加入相关语用参数之后更为完善,能够有效地解释言语行为使用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及语用推理机制。通过结合语用参数对雷雨中各人物的言语行为转喻使用情况的分析,本研究发现:首先,行为脚本中的核心段在指示类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其次是行为脚本的前段。这是因为核心段能够最直接地表达说话者意图,而行为脚本前段多用来阐述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及动机,因此也被广泛使用。其次,剧本中各人物由于性格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在行为脚本成分的选择上会出现差异。再次,同一人物为达到某一目的,通常选择交替使用几种行为脚本成分,而成分的选择及变换受到说话者认知背景及语用因素的影响。最后,不同的脚本结构在指示类言语行为次分类中的分布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行为脚本前段多用于请求类言语行为,而行为脚本核心段多用于命令类言语行为。通过研究,作者分析和阐述了人们在选择使用言语行为转喻时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及使用转喻所达到的效果,并进一步证明认知转喻理论在解释言语行为的使用和实施上是有效的。话剧《雷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方法多种多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结合语用参数,从言语行为转喻这一新视角对剧本语言进行分析,进而加深了读者对人物性格、人物之间关系及话剧主题的理解。
其他文献
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就是借助熟悉的、形象的事物去认识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认为隐喻就是把具体概念映射到抽象概念
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重点讨论了2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在
基于DEA方法用综合输出变量与综合输入变量之比反映相对效率的思想,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在最大相关系数条件下,取得线性综合变量的指标权重,引入CCA/DEA分析方法,运用于商业银
随着部分高校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业更难,文章在
林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倍受译界关注和争论。一方面,林纾开了中国文学翻译之先河,其翻译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成就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
在现代汉语近义的单音节动词之间存在着差异,国内语言学界对此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在对近义单音节动词的概念及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近义单音节动词在词义、用法等
《搜神记》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第一部志怪小说。其成书年代正值汉语处于由文言系统向白话系统转变的中古汉语阶段,语料口语色彩较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
目的:比较Prolene线连续全层缝合与丝线间断全层外翻缝合两种手术方式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q-的优缺点。方法:65例需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正】 唐代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样,占卜非常盛行。星占、易占;相命、推命;谈阴阳,讲风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些现代人视为迷信的东西当时却在社会中起着很大作用。它土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