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社会和生态的复合系统,人类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时,不仅要关注其生产功能,也要重视和保护其生态功能,做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关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已逐渐成为土地生态领域的热点。在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影响着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而城市群作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渐形成经济、文化、生态“共同体”。研究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及其驱动因素的差异,对于合理协调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原城市群作为我国新型城市群,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群规模最大,所跨省区最多,且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对于土地的需求的压力较大,因此本文选取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本文以市域尺度为研究单元,借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各城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通过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对各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时空修正,得出2011年-2015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历年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生态服务功能结构中,粮食生产功能价值变化幅度最大。运用空间自相关及力矩平衡点模型,对2011年-2015年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在2011年-2015年,在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且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高值聚集区最为稳定,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城市,这些地区山地较多,林地分布较广。而低值聚集区相对变动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耕地数量较多。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所得出的历年各城市回归系数,论证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得出以下结论:在2011年-2015年内,人口密度的增加是导致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负面影响大体呈现出自北向南加强的态势。GDP在中原城市群内对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基本为正面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正在逐步上升,但其空间分布并不稳定。农业产总值对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整体为正向的,并呈现出自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城镇化水平在中原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呈现负面影响,西部与北部地区城市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工业生产总值对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正面效应正在逐步减弱,负面影响的范围与程度正在缓慢加强,空间分布也开始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