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高强混凝土卯榫砌块墙快速沿空留巷技术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开采的关键技术,其技术经济优势显著,推动无煤柱开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保证煤矿开采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巷旁支护是影响沿空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开发一种可靠的巷旁支护形式对于保证沿空留巷的效果十分重要。本文以东滩煤矿2号煤层顶板完整稳定及煤层厚度适中的实际条件为背景,研究了轻质高强混凝土卯榫砌块墙快速沿空留巷技术,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深入分析沿空留巷围岩移动规律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围岩活动基本规律、应力分布规律、留巷支护机理以及支护体受力分析四个方面做了相应解析;提出了沿空留巷顶板悬臂梁结构,从力学结构模型上说明了沿空留巷围岩与普通巷道围岩的差别,指出在支护前期巷旁支护体要具备足够的切顶阻力。同时,巷旁充填体在达到极限的承载能力后,其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可压缩量。  (2)实验研究了轻质高强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特性,确定了其承载属性及在不同矿物掺合料情况下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以化学发泡的方式,通过添加硅灰、矿渣和粉煤灰三种物质与“水泥+细砂”结构体系搭配,在完成配合比优化的前提下,制备1200kg/m3密度级,单轴抗压强度>30MPa的泡沫混凝土材料,完全能够实现。  (3)基于对不同巷旁支护形式尤其是混凝土砌块墙优缺点的深入分析,设计了卯榫结构砌块墙。墙体各个砌块之间除依靠砂浆的粘结特性之外,再配合上横向砌块的连接作用,其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另外采用卯榫纵横交错扣接井字格砌筑的方式,节约了混凝土材料,进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同时,空心结构可提供底鼓补偿空间,对留巷内的底鼓能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4)在东滩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不大,底臌较严重,墙体局部地方有较大变形,非采帮变形较小;在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的距离大约为200m;接续的3204工作面回采期间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层运动已趋于稳定,矿压显现比3203面回采时要缓和许多。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中树立起新的观念, 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学生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展。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需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
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不断发展,综采工作面在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由于冒落高度大,采空区留有大量的松散遗煤,漏风严重,易引起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而孤岛工作面采动压力较大,两
该文要概述了基坑锚喷支护发展历史和现状基础上,介绍了基坑锚喷的特点、类型及适用范围. 作者注意到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基坑锚杆进到辽宁省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很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多元化.方法:选取我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居民5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单一家庭医生服务包)和实验组(行多元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各284例.比较两组
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中学作文评语现状来说,很不乐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学作文评语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作文评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而一谈到作文教学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教师批改的评语,它是作文评价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作文评语不仅是
摘要:古诗词教学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可以培养学识想象力,训练创造性思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存在重其形不重其意等弊端。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克服弊端,应了解古诗的特点,理解古诗的技巧,学会想象意境。  关键词 高年级;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乃至现代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可以它的魅力所在。但由于它是古代的产物,其用词用句的方式与现在很不相同,学习和理解
摘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学校环境件差、家长认识不到位、电脑网络的影响是主要成因。为此,要采取措施,加强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  一、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  (一)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不足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兴趣不足,学生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主动进行阅读,即使是阅读也是强制阅读,
在解决环境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过程中,当污染源达到浓度控制排放标准,受纳体(如大气、水体等)仍不能实现环境目标时,需要根据受纳体质量标准,优化分配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