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与乡村旅游模式的兴起,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貌成为城乡建设关注的热点。但由于城市认知下的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过分介入,一些曾经质朴的山村正面临着地域文化失语、生态环境退化、空间形态无根等山村意象流失的问题。对于特色山村的意象构建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化解山村旅游引发的问题,协调城市和山村两大主体的关系,对于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意象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以特色山村意象为核心,总结国内外乡村意象与特色山村的建设经验,选取城乡认知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首先,引入认知理论,分析认知理论的发展框架和作用机制,确立特色山村意象与主体认知的物化基础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分布和发展现状,界定其特色山村的意象内容和特征,梳理和总结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意象类型和意象要素,将其划分为生态自然、行为文化和物质空间三个层面。第二,通过对京津冀地区选取的十个特色山村实地调研结合城市地区的调研问卷,归纳和提炼城乡认知下的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意象要素,解析城、乡认知主体的认知立场和意象特征,阐释两种认知对特色山村意象构建的影响;第三,针对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意象要素的嬗变,从生态自然、行为文化和物质空间三个层面提出通过城乡意象要素的传承、更新和融合,构建城乡认知下特色山村意象复合体系,实现京津冀地区特色山村意象重塑与回归。最后,以河北省保定市龙泉关地区特色山村为例,针对龙泉关地区生态自然、行为文化、物质空间三个层面意象进行解析与重塑,实现特色山村意象复合体系的原则和策略的验证与总结,达到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本研究力图以一种开放和融合的方式提炼出一些在城乡认知融入特色山村意象构建时所普遍具有的意义、特征和规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城、乡两大认知主体的考量,“以小见大”的引发对我国特色山村意象构架方法的思考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