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运动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运行状况不断进行检验和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其运行状态,以保证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发展。而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则是中心环节,没有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社会就无从找到自我评价的依据,更谈不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问题,我国理论界已经进行了不少探讨。在当前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从“形而上”的学理层次上,分析和研究了社会进步的含义、评价的概念、社会进步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评价尺度的含义和马克思的双重评价尺度思想;又把落脚点放在了树立正确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 本文由导言和四章内容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首先,从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发展道路的分析,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出当前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第1、2章作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涉及到的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基本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做了简要的概括。主要内容有:社会进步的概念,社会进步与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进步评价的静态结构,社会进步观的历史演变,国内哲学界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五种观点等。 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发展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对社会运行实际状况的描述;而社会进步则是一个评价性的概念,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与我们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相一致。因而,关于社会进步的断言实质上是评价的结果,社会进步是一个价值评价概念。 社会进步的评价系统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尺度组成,其中评价尺度在评价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哲学界对评价尺度问题主要从认识论、价值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结合三个方向来研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评价尺度。 第二部分即第3章,从国内哲学界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几种观点,引出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双重评价尺度思想,并分析了两种尺度的辩证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两种尺度思想,即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两种尺度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实践中得到统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手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是衡量整个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但社会的进步最终应归结为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只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只能是人的尺度。 从历史发展总趋势来看,生产力尺度和社会进步尺度是一致的,但就具体的历史阶段来说,两种尺度又往往存在不一致和矛盾的地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既有促进人的发展的一面,又有限制、阻碍人的发展的一面。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生产力和人的发展不断趋向统一的历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兼顾两种发展,不能坚持片面的发展观。 第三部分即第4章,作为本文的结论性部分,着重论述了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的当代启示。结合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发展观的演变历史,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中国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概括的说,二战以来,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从“经济发展”到“社会综合发展”、再到“人的发展”三大阶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强调发展是主题,针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当代西方国家对发展的新认识,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重新界定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内容是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强调发展的主体化或人化,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为核心。要落实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把生产力标准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的同时,介入人的尺度,深刻了解生产力尺度以及人的发展尺度的内涵。坚持生产力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并以此来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评价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仅是结合当前的现实对这个问题做了些基本的分析,还需要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