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明确提出了“风险社会”一词,初步建构了风险社会理论框架。这一提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共鸣,纷纷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现在,这一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以贝克、吉登斯等为代表的风险社会学理论,以道格拉斯、拉什等为代表的风险文化学理论,以斯洛维克、伦内等为代表的风险心理学理论以及以卢曼等为代表的风险复杂自系统理论等。尽管这些风险流派存在较大的观点分歧,但它们的共同理论基础是:一方面承认风险已取代财富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心词汇,当今社会确实是一个“风险社会”;另一方面,承认全球化与技术的发展引发和加剧了当今风险社会的现实。这些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技术与风险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审视。因此,搜集整理这些学者们的技术风险观点,并从科技哲学的视角加以提炼、升华,对于我们全面地分析当代技术风险的现状,并寻找规避技术风险的对策,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逻辑结构安排如下:从当代风险社会入手,首先分析风险社会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成因;然后分析现代技术风险的客观形成与主观建构,为研究技术风险规避作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规避的内涵、目标、原则及困境等;紧接着,重点研究风险社会中技术风险规避的实践路径,并探讨这些规避路径的整合机制;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的技术风险规避之路。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1.“风险社会”具有多层含义和意蕴:一是表明当今社会的风险水平确实提高了,出现了新的风险类型、新的风险表现形式、新的风险特点和新的风险本质;二是表明当今社会,人们对风险的认知更加敏感了,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了,不再像过去一样对“未知的风险”采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而是指人们在关注当下生存的同时,也在乎未来的发展,开始有了一种风险意识;三是指一种风险思维倾向与风险分析方法,表明当前出现了一种社会分析视角的“风险转向”。“风险社会”概念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工业社会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风险社会阶段,而是指人们开始用“风险”一词审视和分析当今的社会现象,“风险”提供了人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新角度,风险成了一种话语霸权。从这三种意义上来说,称当今社会为“风险社会”确实不为过。论文中“现代”的含义是就风险社会语境而言的,所谓现代技术风险,其实就是指风险社会语境中的技术风险。2.现代技术风险既是一个事实判断,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现代技术发展将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即技术风险的客观层面;另一方面是指人们对这种不利影响可能性的认知与判断,即人们的风险认知对实际风险水平的偏离,这是技术风险的主观层面。客观实体性与主观建构性是现代技术风险的两大典型特点。主观建构性既是当代高技术风险与常规技术风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技术风险与传统工业社会技术风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3.现代技术风险归根结底是“技术异化”、“技术双刃剑”、“技术理性霸权”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技术负面效应”。与技术负面效应相比,既存在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所反映的都是技术的不利影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主观与客观、将来与现在、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的区别。运用风险社会理论分析现代技术问题,可以扩大我们的考量视眼。从全球视角着手,分析现代技术的未来不利影响,以一种跨越时空的视角来分析现代技术所引发的问题,可进一步唤醒我们的技术责任意识,扩大、深化我们应负的技术责任。4.技术风险规避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多方面工作的复杂概念,从整体上来说,技术风险规避是一种对技术风险的“抑恶扬善”,风险规避并不排斥风险;从横向角度来说,技术风险规避是一个包含风险反思、预防和控制等环节的工作序列;从纵向角度来说,技术风险规避是一种对客观与主观层面技术风险的全面规避。因此,规避现代技术风险需要采取“整合规避机制”,综合运用技术、制度、文化和心理等多种措施。5.技术风险理论的客观实体派与主观建构派观点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对两种观点的正确理解应是克服对立思维,走向辩证理解,实现两者融合。融合的办法就是消解两种理论的对立,将两种理论定位为两种相互补充的风险规避方法,在技术风险规避中各司其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