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探讨心电图技术在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使用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置管结束后拍的X线片进行比较,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分别计算其真实性指标、可靠性指标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心电图P波的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其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作出较准确全面的判断。然后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需行PICC置管的房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研究对象置管后拍摄的X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及c2值,同时计算f、f′、(f′-f)/f比值及(f′-f)/f的95%置信区间,以观察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利用筛检试验对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进行评价,其真实性指标中灵敏度98.43%;特异度91.18%,约登指数0.90,假阴性率1.57%,假阳性率8.82%,粗符合率为96.89%,阳性似然比11.16,阴性似然比0.02,实用性指标中阳性预测值为97.66%,阴性预测值为93.94%,可靠性指标中Kappa指数值为0.91,可以看出心电图定位技术的真实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实用性指标均较好。2.对留取的心电图P波进行量化,测得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 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 0.87),为使用心电图定位时对P波的判断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3.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其c2值为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使用X线定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得其灵敏度93.75%,特异度100%,因此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较高且不易发生异位。5.对留取的房颤波形进行量化,得到f波高度为(1.06±0.25)cm、f′波高度为(1.68±0.34)cm、(f′-f)/f的95%置信区间为(0.52,0.69),为今后房颤患者导管尖端定位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其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临床应用潜力较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该研究探讨了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发现利用心电图定位技术可以定位房颤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通过对置管过程中房颤波形变化的判断定位导管尖端的位置,且准确率较高,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