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手术配合中药与单独应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探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植骨融合与提高术后疗效的方法。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腰椎管狭窄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均来自深圳市第二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有完整资料的60例住院患者。以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二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按wiltse分类和Meyerding分度方法,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21岁;平均病程5.6年。退变型25例,其中L4~L5节段滑脱Ⅰ度8例,Ⅱ度5例;L5~S1节段滑脱Ⅰ度4例,Ⅱ度5例;L4~L5和L5~S1节段均Ⅰ度滑脱3例。峡部裂并滑脱5例,其中第四腰椎双侧峡部裂并L4~L5节段Ⅱ度滑脱2例,第五腰椎双侧峡部裂并L5~S1节段Ⅱ度滑脱3例。治疗组中腰痛合并下肢痛15例,单纯下肢痛4例,单纯腰痛11例,主诉间歇性跛行26例,出现跛行的行走距离10~1000m。其中11例合并有同狭窄伴有滑脱节段相一致的足部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52岁;平均病程5.9年。退变型26例,其中L4~L5节段滑脱Ⅰ度7例,Ⅱ度6例;L5~S1节段滑脱Ⅰ度2例,Ⅱ度9例;L4~L5和L5~S1节段均Ⅰ度滑脱2例。峡部裂并滑脱4例,其中第四腰椎双侧峡部裂并L4~L5节段Ⅱ度滑脱1例;第五腰椎双侧峡部裂并L5~S1节段Ⅱ度滑脱3例。对照组中腰痛合并下肢痛14例,单纯下肢痛3例,单纯腰痛13例,主诉间歇性跛行28例,出现跛行的行走距离100~1000m。其中13例合并有同狭窄伴有滑脱节段相一致的足部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两组病例均并存病变节段的腰椎动力性腰椎不稳。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统计要。两组病人均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可以进食时加服中药(“复元克痛”胶囊)。(1)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5、8、12天的疼痛变化。用“视觉类比量表测定法”来评分,并作对比分析。(2)观察两组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人数,作对比分析。(3)记录术前、术后第6、12个月时症状、体征的总评分,计算改善率作为总的疗效评价标准;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来评分。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在术前时疼痛评分通过t检验,没有显著差别,(P>0.05),说明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时疼痛程度具有可比性;将两组在术后第5、8、12天时疼痛的VAs评分分别做t检验比较,都有显著差别,提示在术后2周的各时间段内治疗组缓解疼痛的效果都优于对照组。(2)两组术后第3、6、12个月时均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阅片由同一组放射科医生执行。治疗组于术后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0%(15/30)、73.33%(22/30)、83.33%(25/30);对照组于术后3、6、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23.33%(7/30)、46.67%(14/30)、76.67%(23/30)。两组于术后第12个月时的植骨融合人数经统计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别。但另一方面,经统计检验显示两组在术后第3、6个月时的植骨融合人数都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植骨融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要快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2个月时症状的改善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手术12月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方法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植骨融合时间;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