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以来,IFDI与OFDI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OFDI流量和存量屡创新高,对外投资额于2013年位列于世界第三。在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背后,中国企业的投资动机值得深究。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划分为贸易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战略寻求型及效率寻求型(D unning,1981;1996)。国外学者已经在发达国家中部分证实了理论,国内研究于近年来刚刚起步,并多集中研究某一地域或者某一行业的OFDI特征。本文旨在用2008-2013年的最新数据,控制了不同东道国经济规模的影响,采用静态面板及动态面板分析两种方法对于中国OFDI动机进行再验证。本文旨在检验两个假设,即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OFDI具备战略资源寻求与自然资源寻求的动机。在全样本分析中,两个假设均得到验证;在进一步子样本检验中,根据样本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将全样本进行分类,分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两个子样本,验证后发现,中国OFDI在发达国家具备战略资源寻求的动机,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具备自然资源寻求的动机;而在GMM动态面板分析中,本文得到的结论为滞后一期OFDI对于当期对外直接投资造成正向影响,即前期OFDI能够引发更多的当期投资,同时,在GMM动态面板分析中发现,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OFD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在验证假设的同时,也对于中国OFDI的其他动机和特征进行了检验。本文的第一个控制变量为人均GDP,在全样本检验、子样本检验和GMM动态面板分析中均发现,东道国人均GDP与中国O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传统对外投资理论相悖,对于这一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中国OFDI的贸易寻求型动机正在逐渐减弱;第二个控制变量为经济自由度,在全样本检验及发达国家子样本检验中,均显示经济自由度与中国OFD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三个控制变量为通货膨胀率,在全样本检验和发达国家的子样本检验中,得出该变量与中国OFDI同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能的原因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良好发展的征兆,因此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拥有温和通货膨胀率的国家进行投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从战略资源寻求和自然资源寻求两个角度综合研究中国OFDI的动机,同时考虑了贸易寻求型动机的影响,采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中国OFDI动机探讨与验证。第二,本文的验证方法不同于国内外的其他研究,在变量选取上采用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水平,控制了经济规模带来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的展现相对资源禀赋水平对于中国OFDI的影响;第三,本文将静态面板模型与动态面板模型相结合,增加了回归稳健性的同时,对于传统对外投资理论进行了补充,为发展中OFDI理论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具有说服力的实证检验。当然,本文由于数据来源的较为局限,部分数据缺失有可能影响模型的检验效果;同时,在理论研究中缺乏创新,未对发展中国家特定的OFDI特征进行检验,例如国企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的作用;在检验中,出现了与传统理论相悖的结论,也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