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它代表了团圆,春节作为中国第一大节,它所具备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也是首当其冲的重要,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东北农村春节习俗也发生了转变,通过春节习俗的历史长轴来研究,我们目前对于春节习俗的纵向传播,是以传承与发展的方式继承,而对于春节习俗的横向传播,是以多年的社会流动方式延续。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春节逐渐累积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春节的起源说起,并介绍了一下关于东北春节习俗的历史作为研究背景,然后研究了不同的时间段的东北春节习俗的特点与异同,发现了我们在继承与发展春节的过程中春节的变异过程,在春节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变迁,这都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非结构访谈的社会学方法来研究东北春节习俗的变迁,通过受访者关于春节习俗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答案,就是代际影响下对于春节的看法不同,总体认为春节越来越无趣的前提下,中老年人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因为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中老年人接受信息的速度不如青少年,中老年人始终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春节氛围中脱离不出来,春节的转型无疑是抛弃了中老年人,而青少年早就适应了这个社会的变化,客观说,青少年正是转型社会下的一代人,所以他们接受的是开放的思想,是新鲜刺激的文化。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利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变迁,例如群体行为理论是如何影响春节的变化,还有文化变迁理论下春节发生的变化,在民俗圈理论下,东北的农村春节习俗的不同。并通过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国内外综述来观察时间点上的春节习俗的纵向变迁,本文从几个因素来分析,这几个因素是影响春节习俗变迁的重要关键点,春节在现代化转型中出现了代际隔层,要弥补这个断层,不能让春节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更不要让外来的文化取代春节,现代社会中,人们比较偏向过西方节日,而忽略了我们的传统春节,客观而言,不能说春节吸取西方文化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应该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政府可以加强社会手段拯救春节在中国的地位,毕竟这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调整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重新调动春节的积极性,并借助媒体,互联网等手段来宣传春节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春节的保护力度。期待有一天春节能够重新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并能够走向世界。本文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相关概念与研究思路和不足来阐释。介绍了春节习俗,文化丛与文化冲突的概念。第二部分是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如群体行为理论,文化变迁理论和民俗文化圈理论。这些理论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利用这些理论来分析问题。研究方法是非结构访谈法。第三部分从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及现代发展特征来论述,以民国为划分点,突出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转变,并从中探索出东北春节习俗现代发展的特征。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影响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变迁的因素,从微观因素,如农民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与初级群体联系纽带的弱化;中观因素如网络的盛行,旅游业与交通业的壮大影响了春节习俗的变迁;和宏观因素如社会文化基础瓦解,集体仪式空间变化,春节维系的制度基础与现代变迁的冲突,西方文化的冲突来阐述。第五部分是东北农村习俗变迁研究的启示。重建春节在中国的地位,并借助政府来达到目的。由于春节习俗繁琐众多,所以本文只侧重从东北农村的拜年红包习俗,放炮竹习俗与包饺子的习俗来阐释东北农村春节习俗的变迁。通过对比同一地域下不同时间的春节习俗的不同,并通过对受访者的调查得出一系列的结论,这是本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