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裸鼠是一种全身没有毛发,缺乏胸腺的动物。胸腺具有制造T细胞的功能。裸鼠缺乏T细胞的原因是由于其一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基因被称为nu基因,属于隐性遗传基因,只有当nu/nu结合时,才能出现表现型。T细胞具有免疫的功能,能够辅助机体抑制以及杀伤进入体内的外源物质。没有胸腺,不能产生T细胞的裸鼠,其免疫力很低,当外源物质进入体内时,不能够及时的被抑制或者消除。基于裸鼠的这些特征,其就成为了移植瘤模型的一种理想动物。通常,裸鼠经常被用来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疗。根据裸鼠的这些特征,裸鼠移植瘤模型就成为本次实验研究Bcl-2家族成员在莱菔硫烷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移植瘤中的作用的理想模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其临床特征为转移性强,浸润周围神经生长等。细胞学特征主要是基底细胞样肿瘤,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并排列成类管状,类筛网状,和实性巢样等不同的结构。根据我们前期实验,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能够在体外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SFN诱导涎腺腺样囊性癌凋亡的过程是由Caspase介导的。另外,在体外莱菔硫烷诱导人涎腺腺样囊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cl-2家族成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莱菔硫烷可以引起促凋亡蛋白因子Bax、Bak的表达增加,而使抗凋亡蛋白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下降。我们刚刚进行的莱菔硫烷抑制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研究显示,体内环境中,莱菔硫烷可抑制腺样囊性癌ACC-M裸鼠移植瘤的增殖生长,并能诱导腺样囊性癌ACC-M在裸鼠移植瘤中发生细胞凋亡。在这个过程中,Bcl-2蛋白家族是否也和体外实验一样,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验证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是否与体外实验中莱菔硫烷诱导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凋亡的情况一致。方法:1细胞培养:复苏冻存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37度,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贴壁培养。当细胞达到一定浓度时,用0.25%的胰酶进行消化传代,收集并调整细胞密度为2×107/ml的细胞悬液。2建立移植瘤模型:将预备好的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的左前背部以及右后背部,并分组(给药组、对照组)经口腔给药,给药组给予莱菔硫烷(6mmol SFN/0.1ml PBS),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每周给药3次。观察。3解剖瘤体:三周后,采用断颈的方法处死裸鼠,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剥离瘤体,去除瘤体表面的坏死组织,以及小血管组织等。剥离下来的肿瘤组织经过石蜡的包埋,处理,制成蜡块,备用。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制成的蜡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Bcl-2家族成员中Bcl-2、Bax、Bcl-xl、Bak四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记分。5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等级资料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抑制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促凋亡蛋白Bax、Bak蛋白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内用莱菔硫烷诱导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移植瘤的凋亡过程中,Bcl-2家族成员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