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正是由于城市与城市滨水区这种共存共荣的特殊关系,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城市滨水景观的保护和建设。在中国古代,人们并没有特别强调“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人们进行城市滨水区风景建设的观念源于风水理论和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倡导“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城市建设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追求城市与自然风景的融合,创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滨水景观。 古代城市滨水景观或许起源于古老的神话——黄帝的人间行宫昆仑山和蓬莱仙山。周文王根据神话开始了创造城市滨水景观的活动,秦始皇构筑了濒临渭水的庞大滨水风景——阿房宫,开创了“一池三山”的滨水景观形制。汉武帝广开上林苑,开始了中国城市滨水园林景观建设。 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战乱,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使中原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文学艺术发展迅速。隋唐与西域来往频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传统艺术中融汇了佛教和西域的异域文化,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在建筑艺术上形成了理性与浪漫交织的盛唐风格。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滨水景观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唐朝都城长安的园林滨水景观建设,达到了中国城市滨水景观的快速发展阶段。 宋代山水审美观的兴起,使文人、士大夫对山水自然美推崇倍至,把山水当作一个纯粹的美的客体,并在这一美的自然景物中逍遥散怀,陶冶性情。这种山水审美意识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山水美遂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京城东京艮岳、苏州沿河及杭州西湖景观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古代城市滨水景观的蓬勃发展。 明清两代,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稳定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明清文人追求放浪自适、风流清雅的生活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