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亚急性期的外科干预的优势与风险,探讨aSAH亚急性期外科干预的基础与条件,评估aSAH亚急性期外科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外科干预的87例亚急性期入院的aSAH患者,均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颅内动脉瘤诊断。通过分析动脉瘤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并结合患者临床状况、是否伴发颅内血肿、脑积水等,评估亚急性期或延期外科干预的风险,从而选择出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外科干预。根据干预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亚急性期组(SAH4~14 d)与延期组(SAH14d以后)。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适当的外科干预,如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过度通气等方法暴露动脉瘤颈,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应用血管内栓塞技术(包括remodeling技术、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双微导管技术等)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以防止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用Hunt-Hess分级评估亚急性期组、延期组患者入院时、术后的病情轻重,分析比较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亚急性期组和延期组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的Hunt-Hess分级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延期组术后72小时的Hunt-Hess分级有高于亚急性期组的趋势。共有4例患者在等待手术过程中发生再出血:亚急性期组1例,由于急诊手术抢救及时而幸存,且恢复良好;延期组3例,虽经急诊手术积极抢救,但最终均抢救无效,死亡。亚急性期组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高于延期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628);亚急性期组术后仅出现1例脑积水,而延期组发生8例脑积水,脑积水的发生率亚急性期组明显少于延期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1)。比较两组出院后6月的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930)。结论:对于Hunt-Hess低分级的病情稳定但是失去了早期夹闭或栓塞治疗机会的破裂动脉瘤患者,及具有再出血高风险的患者,而影像学检查未发生血管痉挛或未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可选择亚急性期内进行外科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的风险,并可以减少发生脑积水的可能。而对于Hunt-Hess高分级的、病情较重的aSAH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影像学检查提示明显血管痉挛或有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应考虑延期干预,待血管痉挛缓解后再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