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有”在现代汉语里,既作偏正短语,又作并列连词,并且也是话语标记语,在语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和“有”最早出现连用是在东汉的《太平经》,在句子中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副词“还”修饰动词“有”,这样组合成的状中结构比较松散。唐宋以后,这样的结构逐渐增多,其后不仅可以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理解为“还+有NP”,或者理解为“还有+NP”,也可以接“NP+动词结构”,“还有”修饰其后的小句。到了元末明初,“还有”出现了处在几个名词性成分中间,构成联合结构,在整个句子中不再做谓语而只是起到连接作用的用法,偏正结构经过词汇化发展为连词。明清以后,也出现了连接分句或句子的用法,“还有”的连词用法被广泛接受。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变,近代,连词“还有”进一步虚化,经常出现在句首,不影响句子的真值,只表达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具有连贯话语、提示语境、表达情感等功能,已经虚化为话语标记语了。“还有”作为话语标记语,功能是非常丰富的,有开启话题、话题延续、延缓功能、强调突显、补充说明等功能。
“还有”由状中短语发展为连词是词汇化过程,而从连词演变为话语标记语就是语法化的过程了。我们认为“还有”词汇化的动因是使用的高频率。副词“还”和动词“有”经常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在语言运用中经常被重复,最终虚化为连词。“还有”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偏正短语“还有”带宾语的动宾结构经过重新分析,与充当主语的结构构成并列结构,“还有”就虚化为连词了。连词“还有”是由表示存在的短语“还有”在语境影响、信息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重新分析导致“还”和“有”之间的分界消失而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还有”语法化的动因是语境的相关性。连词“还有”意义进一步虚化,演变为话语标记,在句中只是起到表达情感或者态度的作用,经常在句首出现,不影响句子的真值。
而且,在“还有”的演变过程,并不是后一种现象的出现伴随着前一种现象的消失,而是几种现象并存,短语“还有”和连词“还有”包括近代以后出现的话语标记语“还有”是同时存在于语言交际中的。这种并存现象也是语言发展演变的正常现象,符合语法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频率副词“又、也、再”和“还”是同义副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和“有”连用的情况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演变。“又有”在六朝以后,就完全虚化,在句中起到连接作用,不和其它的句子成分发生联系,后多接小句或句子,用在句首,起到并列连词的作用。但是,“又有”只能连接小句或句子,不能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也有”在出现“也有……也有……”连用的时候起到列举的作用,但是“也有”单用的时候还是偏正短语居多,偶尔也起到加强句子语气的作用,增强句子的可信度。也就是说,“也有”的语法化虽然开始于清代,但是进程缓慢,并且根据考察的语料,近现代以来“也有”的这种加强句子语气的用法再也没有出现过,语法化过程就终止了,这也是语言学上的断层现象。“再有”的语法化和“还有”的语法化最有可比之处,二者语法化的时间大致相同,但是“再有”在清代的时候有了两种不一样的用法,一种是在句中用作副词,修饰谓语动词,表达行为重复或继续。意义偏向了“再”。另外一种用法和“还有”一样,能够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小句或句子。不同的是“再有”不能连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现代汉语中,“再有”的副词意义基本消失,只留下连接用法和偏正短语用法。并且连接意义单一,多为补充说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