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不确定性等特征,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产品也变得更加丰富,消费者更是由被动接受产品向提出具体产品需求转变。行业洗牌、市场细分和资产重组等使得传统理论中以产量、价格及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策略已经不适用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为争夺消费者的竞争使得他们必须秉承差异化竞争的原则。从产业组织角度讲,无论是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SCP范式为主的哈佛学派、价格理论为主的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还是80年代以后的以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为主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化都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对既有关于产品差异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现实情况,本文发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研究者往往通过假定所有企业和产品同质而进行分析,而现实经济中垄断竞争则更为普遍,市场中往往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且企业还会选择提升其产品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在有关位置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市场中存在两种重要的效应: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竞争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倾向于远离竞争对手,这就是“最大差异化原则”;而集聚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倾向于定位于相同的位置,这就是“最小差异化原则”。寡头市场中企业往往在以上几种效应之间进行权衡,以决定自身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尽管有关寡头企业产品差异化策略几种效应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是囿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相关实证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系统性的研究寡头市场中的相关效应及其影响,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产品差异化策略的规模收益和质量溢出效应,本文使用电影放映市场的数据并结合经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使用了包含: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超越对数(Tanslog)、半参数(Semi-parametric)以及分类柯布-道格拉斯(Piecewise Cobb-Douglas)等多种函数方法进行分析。这种不可知论的方法使数据能够揭示企业的规模差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收入的分解,本文探讨了规模效应和质量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其次,本文在Hotelling(1929)经典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引入企业内生的位置选择和质量决策,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研究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与竞争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结合规模效应和质量溢出效应,研究了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对潜在进入者的影响。再次,本文分析了集聚效应和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在塑造市场结构时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品差异化策略下的集聚效应如何影响潜在进入者的决策行为。然后,本文在消费者离散选择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消费者需求模型和生产者供给模型,估计了各种效应影响下的中国电影放映行业的需求函数和边际成本,并通过反事实分析方法判断市场的社会福利变化和社会效率。最后,根据主要结论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第一,本文将生产函数引入影院规模差异对收入影响的分析之中,使用了多种函数方法进行分析。所有函数假设下的结果都表明影院的设计对其收入的影响是非中性的。同时本文发现:(1)当影院的屏幕数量不超过9张时,影院屏幕数量的增加会带来规模收益递增的效应,超过9张则规模收益恒定;(2)当影院屏幕容量不超过大约120个座位时,增加屏幕会带来恒定的规模收益,超过这一界限则规模收益递减;(3)影院的屏幕数量和屏幕容量之间是互补的关系;(4)IMAX屏幕(高质量)会带来质量溢出效应。因此,本章得出结论,拥有9张及以上屏幕数量和约120个座位的屏幕容量是影院的最优设计。本文进一步使用电影院收入的特征属性来探讨这些发现背后的可能机制:影院的规模收益递增大部分可以由影院上座率的增加来解释,而其余部分可以由较高的平均放映场次(平均每个屏幕上放映更多的电影)来解释。小影厅正向的规模收益可以归因于较高的的放映场次,而大影厅负向的规模收益则可以由影院上座率的减少解释。与文献一致(Orbach和Einav,2007),票价在解释影院设计中性偏差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第二,对企业进入市场时的竞争效应和产品差异化策略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影院收入与市场中竞争对手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市场结构对影院收入的这种负向影响在空间和质量上呈现出分化;影院之间的空间差异化可以有效削弱竞争效应的影响,质量差异则可以强化竞争效应为进入者带来额外的竞争优势;在位企业的规模和质量提升可以有效削弱低质量进入者的竞争效应,但是在应对高质量进入者时作用有限。第三,通过对集聚效应、产品差异化和企业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同类型影院数量越集中的地区该类型影院的增长率就越小,这表明,当企业只能通过位置选择实现产品差异化时,企业会最大化产品差异;在与潜在进入者类型不同影院越集中的地区该类型影院的增长率就越大,这表明,产品差异化会激励类型不同企业的进入;进一步地,集聚产生的外部性也会因企业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质量类型企业的集聚对潜在企业进入的激励效应随着在位企业质量的提高而降低,随着潜在进入者质量的提高而提高;一个地区内在位者的进入阻止不仅仅与其数量有关还与其规模和质量有关,这一结论和有关在位企业策略性行为与进入阻止策略的研究相一致,即在位企业会通过对规模或固定资本的过度投资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电影放映市场同时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外部性,企业不仅可以享受集聚带来的需求溢出效应,还可以通过共享劳动力池获得供给侧的外部性。第四,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不仅影响自身的竞争能力,还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竞争水平和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在自由进入的市场,竞争效应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存在过度进入的可能,而如果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考虑内化消费者剩余,则会出现进入不足的现象。基于此,本文采用基于效用理论的离散选择模型,使用嵌套Logit模型估计消费者的需求和影院的边际成本。进一步地,本文采取反事实分析方法,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和企业的供给模型计算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变化。研究发现:从消费者需求估计的结论来看,市场中的消费者更加偏好平均票价更低、距离更近并且拥有额外产品特征的影院。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来看,影院的平均票价每减少1元,影院的需求会增加2.109%。从反事实分析的结论来看,如果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出发,市场存在着进入不足的现象;如果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出发,当影院进入的固定成本足够大时,市场存在着过度进入的现象,当影院进入的固定成本很小时,市场存在着进入不足的现象。综上,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及其规模收益、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等几个效应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还会影响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和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从而在塑造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企业管理和政府决策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