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楷字的發展成熟階段,確立了楷字定形的基礎。該時期上承漢代隸變成熟期,下啓在隸書蛻變中產生的楷書、行書、草書字體,是今文字系統形成的關鍵環節,在漢字尤其是楷字發展史上佔有十分特殊的地位。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書寫載體由簡牘向紙質過渡的交替時期,簡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被大量使用的最後一段時期。而且這一時期簡牘的使用者多為中下層官吏、武士,書寫工具採用毛筆,可以反映出社會用字情況的真實面貌。但是,由於該時期社會用字載體複雜,有關簡牘材料類型相對零散,真正從楷字發展的角度進行系統調研的工作顯得相對薄弱。基於此,開展以簡牘為載體的中古楷字發展的定量調查研究,梳理古文字到今文字階段的傳承演變情況,是彌補楷字發展過程的重要缺環。因此,本文將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作為調查研究對象。為了克服該時期出土文字材料類型複雜而零散帶來的困難,本文首次實現有關簡牘文字資料庫,以構建魏晉南北朝實物語料庫作為調研的平臺,以確保資料分析科學準確。调查表明,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是走向成熟階段的楷字,它的筆畫系統已經形成,但還不完善,筆畫的形態和數量還不固定;構件系統也已經構建起來,但還不成熟,構件的形態、數量和位置也不確定。從字體風格來看,是處於由隸書向楷書過渡階段的文字,即隸楷文字。這批文字材料,很難判斷某個字是隸書或是楷書,將它們定位為帶隸意的楷字或是带楷化進程中的隸書更為恰當。也正是由於這一時期朝代更迭與字體過渡的時代背景,導致此時異體字頻出。從構形系統來看,義音組合模式仍是最主要的構形方式,約有52%的漢字採用義音組合模式。標義構件是最活躍的構字成分,有標義構件參加構形的漢字約佔到總數的78.6%;記號構件參與構字的比重逐漸增大,有記號構件參與構形的漢字約佔到總數的33.3%。從構形理据度來看,明顯低於古文字階段,但仍有70%以上的漢字具有可分析的構形理据,所以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仍然是表意文字。本論文分為六章及附表。第一章概述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的出土及研究情況。第二章著重分析從字體角度描寫這批文字的整體面貌,從筆畫層面與構件層面分析縂的字體風格。第三章著眼于異體字,從整字、構件、筆畫三個層面描寫異體字形成的原因,並統計各原因形成異體字的比重,從而得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簡牘異體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構件層面,約有52.1%的異體字因構件的變異、增減、移位、替换而形成。第四章對構形系統進行描寫,分析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的構件功能、構形模式,得出這批文字材料的構形特點。義音組合模式是最主要的構形模式,約有52%的漢字採用義音組合模式。標義構件是最活躍的構字成分,有標義構件參加構形的漢字約佔到總數的78.6%;記號構件參與構字的比重逐漸增大,有記號構件參與構形的漢字約佔到總數的33.3%。第五章對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的構形理据進行分析,得出這批文字材料構形理据的保留程度。構形理据度較古文字階段有明顯下降,但仍有70%以上的漢字具有可分析的構形理据。第六章比照《說文解字》與《玉篇》所收字頭,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用字的傳承與新增情況,與《說文解字》收字相比,新增108字,其中有101個字被《玉篇》所收錄;並从文字發展史角度對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進行定位描述。附錄“魏晉南北朝簡牘文字構形分析表”,羅列這批文字的原始圖片、構件拆分情況、構形模式及構形理据保留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