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世界第二位,结核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上海市近年来结核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已成为全国疫情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本市老年人口肺结核问题也日趋严重。目前,上海市每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约占30%。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往往健康状态差,病情严重,治疗和管理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了解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生存状况,探索影响其生存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对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肺结核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目的通过了解上海市2004至2006年期间新登记的60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确诊和治疗后的生存状况,探讨人口学、社会学、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和管理方案等因素对老年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为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上海市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生存状况、稳定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减轻肺结核病的疾病负担,遏制结核病流行的目标。3.研究设计通过基于结核病监测资料和病人管理资料的纵向研究,描述不同人口学、社会学、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和耐药情况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分析各因素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2004至2006年新登记的60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为对象,病例信息来自上海市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网络,对象的细菌性诊断和耐药信息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研究共纳入2133例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其中完成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检查的有1310例。资料分析采用SAS9.1软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生存分析和分层分析的描述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生存情况,并综合评价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各因素。4.主要结果1)2004-2006年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0.4%。其中男性患者占81.8%。老年肺结核治疗的预后较差,3年内病人的累积死亡率达12.89%,其中56.7%的患者死于结核病以外的其他原因。2)在1310名完成结核杆菌经培养分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患者中,至少耐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病人为212例(16.1%),其中62例(4.7%)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的耐药情况多见于耐异烟肼和链霉素,其中耐异烟肼者占12.3%,耐链霉素者则占11.5%。复发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较新发患者严重(8.5% vs.3.2%,p<0.01)。接受标准化疗方案的患者(2.1% vs.2.6%,p<0.01)和住院治疗的患者(1.8% vs.2.9%,p<0.01)耐药率较低。3)无论是否纳入耐药情况作为调整,高龄、男性、痰涂片阳性、具有慢性合并症都是影响本市老年菌阳肺结核病患者生存状况重要的危险因素。年龄越高的患者,生存情况越差。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影响其生存结局的因素略有不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并不相同。60~69岁患者中因结核病死亡比例为31.1%,70~79岁患者中为40.8%,80岁及以上患者中则达52.0%。男性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女性患者更差;痰涂片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差;合并症对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显著影响。各类合并症中,精神疾病(HR=4.79,p=0.01)、其他肺部疾病(HR=1.64,p=0.03)、心脑血管疾病(HR=1.75,p=0.03)与恶性肿瘤(HR=3.61,p<0.01)对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最大。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中新发患者的生存情况可能较复发患者更差。位于郊县的患者生存情况可能较市区患者更差;患者耐药情况与生存状况间未见显著联系。5.政策建议1)强化本市“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院、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老年患者监测、诊断、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作用。2)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特点需要特别关注,因此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为因素的干预、各类合并症的处理、心理咨询的开展等,制定完善个性化的防控和治疗方式,加强结核病防治网络与其他健康管理模式的联系配合。3)在社区和家庭督导中实施人性化的DOTS,创造更适宜的诊治环境,以提高老年患者依从性。4)建立结核病综合信息系统,强化对患者疫情、共病情况、治疗和服药管理等信息的监测,实现病例即时报告、病例发现追踪、患者健康档案电子化和共享化、服药情况同步记录、就诊和服药提示等功能,并开展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