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前后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 2,Th2)的表达比例,分析其对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5例确诊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治疗4周期并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为2017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组及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MDSC和Treg细胞以及血浆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比例。结果根据化疗后的疗效评价,55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分为疾病进展组和疾病控制组,CR、PR、SD统称为疾病控制组。1.与健康对照组(5.98±0.91)%相比,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11.11±2.42)%明显升高,P<0.05;在经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6.63±1.4)%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疾病控制组患者Treg细胞比例(6.04±0.78)%较化疗前(10.97±2.23)%大幅降低,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5.98±0.91)%相差无几,P>0.05;疾病进展组患者Treg细胞的比例(7.67±1.64)%低于化疗前(11.36±2.75)%,P<0.05;控制组患者在化疗后Treg细胞的比例低于进展组,P<0.05。2.与健康对照组(0.75±0.24)%相比,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5.13±1.81)%明显升高,P<0.05;在经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外周血中MDSC比例(2.67±2.03)%较化疗前有所下降,P<0.05;疾病控制组患者MDSC(1.42±0.76)%较化疗前(4.94±1.48)%降低显著,P<0.05;疾病进展组患者MDSC的比例(4.86±1.66)%低于化疗前(5.46±2.29)%,但相差并不明显,P>0.05;疾病控制组患者在化疗后MDSC的表达比例远远低于疾病进展组,P<0.05。3.无论是化疗前还是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与Treg细胞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5,0.440,P<0.05)。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 1,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 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控制组患者血浆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明显高于疾病进展组患者,P<0.05;而Th2类细胞因子则明显低于进展组患者,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MDSC和Treg细胞的的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能够抑制外周血中MDSC和Treg细胞的比例,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在肺癌患者血浆中,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增高。检测外周血中MDSC和Treg细胞及血浆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比例可评估肺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指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