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金融体系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金融加速器效用日益显著。二是中国经济开放度逐渐扩大,国外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影响力日益剧增。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为了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等目标,应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规则?Friedman的单一货币规则,还是Taylor规则,还是采取已经被众多国家采取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规则应该将资产价格、汇率等因素纳入其中吗?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金融摩擦和金融加速器的最新发展,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的相关争论。第二章是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通过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的回顾,说明货币政策操作是可信度和灵活性之间的权衡。其中分别研究了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前者主要包括Friedman规则、 Mccallum规则和Taylor规则,后者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金融摩擦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相关争论。第三章借鉴BGG(1999)模型和Nolan and Thoenissen(2009)模型,构建了一个封闭经济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使这一框架包含了消费惯性、价格粘性、工资粘性和金融加速器等新凯恩斯货币经济学特征,为中国货币政策分析提供了分析框架。第四章为封闭经济模型的动态分析和货币政策规则比较。在借鉴现有文献和整理计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相关参数进行校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货币政策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单一规则优于Taylor规则。利率平滑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波动,但可能加大产出波动。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加大了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第五章将带金融加速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为汇率制度的比较创造了条件。研究发现,除了在技术冲击外,在其他冲击下,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幅度要小一些。多数情况下,货币政策关注汇率波动,起到了加大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的效果。第六章为结论和建议。长期来看,中国应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渡。资产价格波动应由宏观审慎政策和其他政策调控。可尝试建立信息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弱化金融加速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