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英国文坛“愤怒的青年”派作家的写作思想。他们的作品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本文从他们的两部代表作品开始研究和探讨。一部是约翰·韦恩的《大学后的漂泊》,描述了“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查尔斯·拉姆利在大学毕业后的漂泊生活中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另一部是金斯莱·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作家运用大量的闹剧,有意地突出幽默、有意制造各种荒诞的不和谐,无情地鞭挞了造作的社会。继而本文对五十年代冲击整个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运动”概括并作分析。 这场运动中的著名学者和存在主义大师有让—保罗·萨特、加缪以及马丁·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作为一种人本哲学,“存在先于本质”是其核心理论。“存在主义”表达了当时充满悲观、虚无、危机、荒诞的时代精神,又竭力提倡个性、人道、自由、辩证、努力、奉献等。原来流行的理论体系和信仰出现衰落,人们对存在主义者提出的人类存在的各种现象产生共鸣。 “存在主义”对作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力求以两部作品为蓝本,用“存在主义”的观点分析主人公的阶级流动性、教育、身份以及经历。在生活中他们探寻自己的身份,渴望凭借社会的、宗教的甚至教条的依附确定自己的归属。但是由于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冲突使他们很难找到心灵的归宿。所以尽管二战后的英国社会各阶级的流动性大,方便了个人的阶级身份的改变,主人公们却不愿意涉足任何阶级。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是存在主义的态度:坚信和注重个人的经历,怀疑既定的事实,认为人的存在是有限的和偶然的。作家以这种态度讽刺“本质”或是荒谬的抽象,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注重自我,不受所谓“责任”的约束。他们嘲笑和蔑视社会的约定俗成、阶级界限以及培养他们的教育体系,坚持自我,不理会来自周围的压力。因此视其为不安于现状的叛逆者,以不敬的言辞和行为抨击英国社会的局外人。作家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事件和观点,体现出其对人生经历所持的“存在观”。“存在观”赋予作家自由的思想,硕士学位论文C、勺又口、、CJlA入臀自卞的选择,诏告天下不再视现实为圣喻,不再视政府为一切智慧和美德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