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自1992年在大陆出版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型世言》的研究还停留在单篇论文上,且数量较少,视角单一。就笔者所见,在12篇论文中,有2/3是对《型世言》的概况及发现的意义作资料性的介绍,而对其文学价值,并未做深入研究。本文力图从《型世言》的文本解读入手,运用比较的方法,将其与同时期的拟话本小说集,如“三言”、“二拍”、《欢喜冤家》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考察晚明时期知识阶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题材选择上分析发现,《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其编著目的,选材上侧重忠孝节义,忽视爱情、商贾题材,并且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注重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与同时期的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取材范围狭窄、伦理教化倾向明显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从《型世言》的小说情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分析作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型世言》非常注重传统伦理关系,并往往在同一故事中安插几种人伦关系,将小说主人公置身于这几种伦理关系冲突的焦点上让其做出道德选择。从夫妻关系这一层深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贞节观、爱情观和理想女性观。与同时期的拟话本小说相比,其恪守宋儒礼教摒弃世俗人欲,重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 第三部分主要从《型世言》小说的叙事模式及操作手法进行分析。《型世言》虽然采用了叙事+议论的写作方法,但其情节平铺直叙,固然朴实,却缺乏艺术性,这主要是由作者“树型今世”的创作目的决定的,为了宣扬传统文化,作者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忽视其娱乐功能,所以造成《型世言》小说的艺术价值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四部分,结论。晚明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受到商业经济的冲击,所以社会盛行“好货好色”的风气。王阳明所提倡的“愚夫愚妇”理论在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在拟话本小说领域内,以陆人龙兄弟为代表的晚明文人对传统文化紧密追随,其小说教化至上倾向明显;以冯梦龙、凌漾初为代表的晚明文人较为和谐的统一了娱乐教化的关系,对传统文化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以西湖渔隐主人为代表的晚明文人则将娱乐读者作为小说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完全背弃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