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在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发布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中就要求积极发展农村地区体育,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将近16年的持续发展,城市农村地区健身路径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规划的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旨在进一步促进城市农村地区体育的发展。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全民健身路径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健身活动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锻炼方法,2005年全民健身路径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启动也促进了健身路径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南京市作为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会,有着良好的全民健身的基础,在健身场馆、城市广场以及公园景观路径,随处可见在健身路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促进农村地区居民人际关系的融洽,体现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文章以推进南京市农村地区健身路径的建设为根本,最终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研究着眼于南京市,客观地了解南京市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管理及使用的基本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找出南京市健身路径建设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南京市农村地区的健身路径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跟南京市地域、规模、发展相仿的城市提供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的一个参考模板或样本,为加快我国城乡健身路径的发展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数理统计法等,查阅了省、市体育局的体育工作文件汇编和近几年内江苏省和南京市市有关健身路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献依据。实地走访调查中,对南京市农村地区的健身路径配置器材的种类、数量、和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实地观察农村群众使用健身路径活动的情况。依据现代社会学调查方法编写了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参加健身路径活动的行为、动机、对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满意度等几个方面。采用对比、演绎、归纳以及综合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统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了解南京市农村地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并且给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各个城市发展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有效的参考意义,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为:1、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在建设情况看,南京市人均占有路径数量在全国居前列:路径工程的建设已经由城市农村地区走向农村乡镇,农村和城市在建设数量、规模、布局上差异明显。2、南京市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看,参加健身路径锻炼者属于体育人口的人数不多。路径除健身、锻炼的功能之外,也成为居民闲暇娱乐的内容。不同锻炼点的人群对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具有差异性,公同类相对满意度高。3、南京市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情况看,目前管理还处丁探索形成阶段,管理人员兼职居多,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南京市健身路径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健身路径功能、布局、质量、管理方面发展的对策。功能上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对身体部位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注重趣味性。质量上,器械从购置到优质的售后服务要严格把关,对于报废的器材做到及时修理和更新,以消除安全隐患。4、从群众参与方面: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大多数是青年和老年人,学历低的人群占多数,性别差异持平。而且大多数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对于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条例知道甚少,正确使用器材以及组合器材锻炼的人数比例大,由季节气候影响下的路径利用率依次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逐步降低。5、管理上要规范化、制度化。新出现的维护和更新的问题是实现路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培养自己专门的或兼职的维修和保养人才队伍和建设相关路径法规。农村乡镇的路径程是管理工作的弱点和难点,应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发动群众监督管理,为路径工程走进农村提供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