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珠液相免疫反应的微流控荧光定量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评价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磁珠液相免疫反应检测体系与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有机融合,旨在解决传统手工检测中多步骤操作导致结果精度差和大型检测仪器高耗材、高成本、集成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上转发光纳米晶(UCNPs)作为荧光生物示踪物、生物活化羧基磁珠作为液相均质反应载体、微流控芯片检测作为定量分析系统、通过荧光生物传感器流路自动化进行衔接,建立基于磁珠液相免疫反应的半自动化、高效、快速微流控荧光定量检测系统.并通过食源性致病菌(如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甲型副伤寒、霍乱弧菌O1型、O139型)与临床项目CTnI的检测,对所建平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性能评价,从而为实现POCT全自动化检测,方便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方法:
  1.磁珠液相免疫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以上转发光纳米晶(UCNPs)作为荧光生物示踪物,以羧基磁珠作为液相分散的检测载体,并在磁珠及UCNPs颗粒表面共价偶联特异性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捕获抗原.在此过程中,通过磁珠用量、抗体筛选、样本检测体积及靶标捕获时间等条件的优化,提升检测的敏感性与速度;
  2.生物荧光标记物的选择与优化:通过对不同批次的上转发光纳米晶(UCNPs)的选择及用量优化,使其更有效的与免疫磁珠及抗原形成特异性结合,实现稳定、高效率、高光学度的免疫识别光学信号展示.
  3.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的建立与优化:通过自主研发适用于本检测体系的微流控芯片,将与磁珠液相免疫反应有机融合,把进样、分离、反应、检测等部分集成在几平方厘米的面积内,从而高效、快速地完成样品的检测分析.
  4.流路系统集成及性能评价:通过将自主研发的荧光生物传感器与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流路集成,使进样、磁分离、检测等步骤整合,并用于食源性致病菌中的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对其敏感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1.采用EDC/NHS标记法将抗体共价偶联到带有羧基的磁珠表面,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等食源性致病菌时,磁珠用量为25μL,菌液体积为100μL时捕获率最高.其中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检测限为103CFU/mL,甲型副伤寒、霍乱弧菌O1型及O139型检测限均为104CFU/mL,适用性广且稳定性高.
  2.采用恒温振荡法将抗体标记到UCNPs颗粒表面,选用C-UCNPs颗粒与抗体标记时效果最佳;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体系中,UCNPs颗粒用量为25μL时检测效果最好,发光率最高.
  3.将磁珠液相免疫反应检测体系与微流控芯片有机结合,检测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与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3CFU/mL、104CFU/mL,线性量程范围分别为103CFU/mL-108CFU/mL,104CFU/mL-108CFU/mL.
  4.通过自主研发的荧光生物传感器与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流路集成并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其可在20min内完成操作.通过检测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进行性能评价,其检测限为103CFU/mL,检测范围为103CFU/mL-108CFU/mL,变异系数小于15%,显示较好的线性及稳定性(r=0.9703,P<0.0001).
  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基于磁珠液相免疫反应的微流控荧光定量检测系统,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及甲型副伤寒等定量检测,最低检测限可达103CFU/mL或更低.在此体系中,以上转发光纳米晶(UCNPs)作为荧光生物示踪物,由于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涉及荧光的淬灭,因而稳定性较好、可重复多次检测并且保质期长,确保了该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精密性、准确性.所建系统试剂耗材少,集成进样、磁分离、反应、检测过程,可在20min内完成全部操作过程,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因此解决了传统POCT检测中因材料或试剂等耗材所带来的费时、稳定性差、成本高、集成度低等问题,为实现最新POCT自动化检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鼻疽诺卡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其感染人体后会侵袭人体的肺、脑、皮肤等器官,导致相应的疾病,但其致病机制特别是诺卡菌的毒力及其抵抗人体免疫细胞杀伤的能力还不清楚,本论文在构建鼻疽诺卡菌mce4A基因缺失株后,从细胞及动物等不同层面研究该基因在鼻疽诺卡菌中是否具有粘附侵袭力、毒力及抗杀伤的能力,了解mce4A基因的功能,以期发现新的免疫靶位,为疫苗制作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1.构建
学位
期刊
学位
目的:  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ateacid,PFOA)可导致持续性的环境污染,该物质可通过食物和饮用水进入人及动物体内导致毒性蓄积而引发疾病。本研究旨在观察PFOA对体外培养的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应用不同浓度PFOA作用体外培养的RD细胞一定时间后,使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
学位
背景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目前发现能感染人的六种冠状病毒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属于高致病性冠状病毒,能引起严重
期刊
期刊
研究目的:  铅黄肠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肠球菌属,是人类以及动物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本文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讨临床分离菌株铅黄肠球菌EC369的耐药机制以及与耐药基因相关的可移动遗传元件。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肠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铅黄肠球菌的耐药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在浙江省丽水市人
研究背景与目的  角膜炎是一种角膜炎性疾病,也是导致眼盲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多且病因复杂因此导致其临床治疗困难,很多研究已经探索了眼表微生组成的改变与眼病之间的联系,然而,角膜炎患者眼表微生态相对于健康人群是否有改变,以及改变是否是引起角膜炎的必要因素都是未知。为了全面分析角膜炎眼表微生态的情况,本实验以32名临床诊断为角膜炎的患者和32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o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