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物画创作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独立成熟的画科。造型作为人物画的重要因素,是画家创作和艺术鉴赏的主要衡量点。在绘画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物画形成了“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和塑造标准,是中国人物画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体系。任伯年作为晚清画坛中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其人物画造型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其人物造型由写实到变形再到形神兼备,最终发展为形简神完。为适应时代审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画创作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早独立成熟的画科。造型作为人物画的重要因素,是画家创作和艺术鉴赏的主要衡量点。在绘画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物画形成了“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和塑造标准,是中国人物画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价值体系。任伯年作为晚清画坛中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其人物画造型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其人物造型由写实到变形再到形神兼备,最终发展为形简神完。为适应时代审美风尚的需要逐渐融入了个人内在精神,不断汲取民族、民间艺术特点,大胆创新。此外,也将西方艺术的新观念巧妙的进行运用。形成了古拙新奇、通俗活泼的人物画新风格。为因循守旧的清末画坛增加了新的活力和气息。因此,他也成为海上画派乃至明清人物画家中的佼佼者。文章围绕任伯年不同题材的人物画分为四个章节,对其人物画造型艺术的变革创新进行探究。第一章,简要概述任伯年人物画造型艺术的特点,从其艺术实践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任伯年人物画的师承渊源及其独特造型风格形成的原因。第二章,通过图像分析法将任伯年人物画分为五种类型,并归纳出造型特点。通过对任伯年不同时期肖像画风格的探讨,从而揭示其人物画造型方法的变化。在历史故事、文人轶事、仕女、神仙道释等题材方面,任伯年学古而变,采取形式多样的造型方法;此外别具匠心的在“城市风俗画”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第三部分,主要探究了任伯年人物画造型艺术的风格创新,在造型观念上任伯年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重视传神与客观真实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笔墨、设色等传统艺术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西方绘画技法的借鉴,使任伯年人物画艺术形式美的造型方法得到重大突破和变革。通过将任伯年与其绘画风格相近的人物画家之比较,更立体的呈现出任伯年在人物造型艺术上的新奇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后,在前文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任伯年人物画造型艺术的价值及影响,同时归纳出其人物画造型艺术特色、绘画生涯及精神对笔者理论学习和绘画创作的启示。任伯年人物画创作处于清末民初的过渡时期,在时代变革中,其绘画艺术得以不断创新发展。在人物写真上,对人物造型进行变形处理,从而增添人物形象的古拙趣味,同时又不失自然之感。创造性的将人物创作与时代风尚相结合,不仅表现出时代审美趣味,又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与色彩有机融合在人物塑造当中,形成了任伯年别具一格的人物画造型特色。因此,任伯年不愧是晚清以来杰出的画家。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中发展起来政党,当时国内外的局势使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就十分重视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思想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以防御与谋求统一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统一政权受到反革命组织军事与经济的双重威胁,而在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的国防工业基础薄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一边倒的投入社会主义阵营,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伴随着苏联对中国的工业援助有了快速的
土壤作为地球上不可分割的主要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农业活动的物质根基,关乎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健增长,我国土壤环境现状却令人担忧,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云南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更为严峻。国家政府一直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格外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重大项目,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对待子女学业的态度影响子女的课业负担,关系着“双减”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因此了解家长的子女学业观具有实际意义,只有明确部分家长的认识盲区或误区,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弃旧趋新(如抛弃“唯分数论”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定观念等),降低家长的自我卷入水平作用,减轻子女的课业负担。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小子女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及行为变化,通过对比前人的研究结
形音义三者关系复杂的多音字一直都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多音字本体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以往的多音字研究多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留学生们的多音字习得情况,对于自然口语中的多音字使用情况尚无人研究,故笔者对二语学习者自然口语中多音字的产出情况进行了考察。笔者的考察对象都是高水平的汉语使用者,他们分别来自英语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探讨高水平二语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和关注超越了之前,特别是伴随着动物权利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有了不同的观念。在现有的各种文化中,对于生命的阐释也都各有不同,这种多元的生命观能够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提供有益的视野。佛教作为一种印度的宗教,进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历经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中国人对待生命的观念。对于佛教生命观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哲学在生命
拒绝语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拒绝语的表达特征受到表达者母语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分析和了解拒绝语对汉语学习者、国际汉语教师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把20至30岁之间的31名欧美国家汉语学习者及27名日韩国家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与61名汉语母语者作为对照,通过语篇补全测试问卷和情景式访谈对话的方式进行语料收集。在言语行为理论、性别差异理论、礼貌原则及相对指向
“话题链”的提出为考察汉语的篇章衔接和连贯提供了新角度。虽然话题链的本体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是引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不多,尤其是高级水平汉语口语教学。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笔者收集了领航项目传媒课6名学生的单班课课堂录音,以及学习材料,对课堂录音进行了挑选和转录,并且对学习者语料和母语者语料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借鉴已有的本体研究成果,包括回指、语篇衔接和连贯、修辞关系等,对学习者语篇和母语者语
折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法。为了物品的储存和功能的需要,人们经常选用折叠的方法让物品在使用时展开,存储时收起。通过折叠,材料将在形式和空间上产生变化,从二维平面转换到三维立体。在平面设计中,折叠的视觉,或视觉的折叠,是一种形态设计的创作方法。折叠形态可以通过平面构成的模拟去改变图形或图像的形式,表现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折叠的艺术手法也可以被实践应用在设计作品本身,突破平面设计中所谓的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自然或人工边坡,地震滑坡是常见的地震灾害现象,且往往破坏性高、受灾面积大,对我国山区建筑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边坡动力响应的研究一直是边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地形因素、岩体结构及物理力学特性、锚固状态以及地震动参数等因素均对边坡动力响应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较少涉及采
孟子是中国在战国时期的儒家哲学家,对儒家思想的阐释和传播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亚圣”。他的著名理论是关于人性的“人性本善”。在他看来,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种子”,这些“种子”必须被培育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关于孟子的人性理论已经有很多研究,不过,基于孟子哲学来讨论人的尊严的研究还不多。以往关于人的尊严的研究大多是从西方哲学出发。而实际上,孟子的人性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尊严。孟子的人性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