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中网络接入选择策略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技术和移动业务广泛而成功的发展运行,导致了包括3G、4G、WLAN、Wi MAX、LTE-A等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被异构融合部署形成异构无线网络。并且异构网络因其可以显著提高单一网络的服务保障和接入能力,近年来,也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应用。再加上选择接入某个网络是用户终端与该网络建立连接前的首要步骤和关键准备工作,是确定用户发起业务呼叫后将使用何种网络完成通信需求的重要行为和决定环节。故用户依赖一个各方面性能突出而智能的网络选择策略,帮助他们完成接入网络的选择,成为异构网络环境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针对现有异构网络选择策略很少将用户特性和网络特性全面联合起来去设计选网算法这一现状,研究了高移动速度用户和低移动速度用户在由宏基站和微基站构成的双层异构网络上的基于用户终端的网络选择策略。因为移动性是用户最本质的属性,所以对高移动速度用户网络选择策略的设计,会因为既要避免不合理的频繁切换,又要综合整个系统吞吐量性能的优劣而复杂难求。再加上已有研究总是将基站位置建模为传统正六边形,忽略了实际覆盖情景。面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随机几何理论建模异构网络场景,研究了微蜂窝上驻留时间可能会很小的高移动速度用户,和要连接至宏蜂窝上却位于微蜂窝覆盖区内的一部分高移速用户,他们在接入选择时的带宽预留和带宽分配问题。该策略先用系统接入高移速和低移速终端的网络容量减去网络切换开销,得到关于全网络收益的效用函数,然后证明该效用函数的最优解是关于限制条件的一个凸优化问题,并用梯度下降法的迭代过程,得到高移速和低移速用户在宏、微蜂窝上接入选择时的预留带宽、分配带宽和接入概率的最优解。另一方面,考虑到传统马尔科夫决策模型在进行重叠区域中实时/非实业务的垂直切换决策时,通常会忽略业务QoS差异而导致整个网络的资源利用不充分这一问题,本文针对实时业务的垂直切换行为,给出其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中行动集合的改进结果,并将改进后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与我们重新设计的带宽预留机制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全网络的联合呼叫接入选择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针对用户终端的和全网络的呼叫选择策略优化方案,在新呼叫阻塞率、切换掉线率、全网络容量收益这几个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和改进。
其他文献
随着双轨教学模式和电子双板教学平台的发展,双屏分屏器因其能很方便地将两个显示屏实现各种显示模式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发展到了各个资源展示领域。本文从实际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当今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以其在海量数据中能挖掘规则、再运用规则去预测等优点,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数据挖掘软件众多,但其产品开发流程和实现技术保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轨道交通经常会迎来短暂的人流高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客流集中、封闭运行的特点,一旦人群高度拥挤会产生
脑机接口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围神经及肌肉的信息传输通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外部环境通讯的新途径。它的最终目标是让丧失某种运动能力的人,能够操作计算机及语音合成器等辅助
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及电源能量有限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低排放甚至无排放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纯电动汽车受电池容量所限,续驶里程有限,不能较好的取代传统车辆。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Pl
恒虚警(CFAR)检测器作为雷达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背景杂波功率的估计自适应设定检测门限。传统的恒虚警检测在整个检测过程仅中采用单一的恒虚警检测策略,灵活性低并且
手势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人机交互的研究中也有非常大的实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的多样化,手势识别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模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数据输出带宽急剧的增加,对存储阵列的速度、容量、功耗、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控制器是存储阵列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本文通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如可以应用到军事国防、智能交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制造业,精细农业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