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原发间质肿瘤[1],大多数GIST发现于胃(60%),小肠(30%),其余部分位于食道,结肠和直肠(10%),很少发生在肠系膜,网膜和腹腔后[2]。胃肠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治疗是治疗原发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方式,故而评估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对预测术后复发及后续的药物治疗极为重要。 现有间质瘤分级标准主要根据肿瘤直径,核分裂象个数及肿瘤原发部位三个主要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判断[1],评级系统包括美国国防病理学研究所(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AFIP)标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2008改良版)等。 研究发现,包括胃肠间质瘤在内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脂代谢密切相关,并发现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酶[3-5]。为了找到可能与胃肠间质瘤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基因,我们从GEO数据库中获得了61例患者的胃肠间质瘤基因表达信息及临床数据,并进行了基因表达程度与临床数据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脂质相关基因APOD与胃肠间质瘤大小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产物载脂蛋白D(apolipoprotein D,apoD)与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进一步免疫组化实验。 方法:从GEO数据库(Geodatabase)获得GSE8167_RAW37和GSE17743_RAW38两个胃肠间质瘤系列的基因表达信息及临床数据,对基因表达程度与临床数据之间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其中APOD基因的表达程度与间质瘤大小之间成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产物载脂蛋白D与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我们利用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本院的间质瘤患者标本所制成的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试验。采用H-sore评分系统评估染色强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得出apoD阳性的截断值。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免疫组化中apo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RF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探究影响胃肠间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所有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24.0版本统计软件及Rstudio3.5.2版本进行。 结果:此次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得GSE8167_RAW37和GSE17743_RAW38两个系列共61例患者胃肠间质瘤的基因表达信息及临床数据,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POD与肿瘤的大小成明显正相关(Cor=0.603380788,p=0.000000265)。经过筛选后,共有69例本院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组织芯片纳入免疫组化研究。ROC曲线显示apoD细胞核表达阳性的H评分阈值为6.125(AUC0.678;P=0.038,95%置信区间0.513-0.844;敏感性80%,特异性63.3%)。分析未发现apoD细胞质表达程度的ROC曲线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apoD H评分<6.125的肿瘤被归类为apoD核表达阴性组,apoD H评分>6.125的肿瘤被归类为apoD核表达阳性组。在69例GIST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32例细胞核apoD表达阳性,37例细胞核apoD表达阴性。卡方检验显示apoD的细胞核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P=0.007),NCCN风险分类(P=0.044)和NIH肿瘤分级(P=0.044)显著相关。K-M生存曲线显示,apoD细胞核染色阴性比apoD细胞核染色阳性在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 ific survival,CSS)上有更好的预后(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poD核染色阳性组对比阴性组(HR=5.129,95%CI=1.444-18.216,P=0.005)无复发生存预后差。多因素结果显示仅有NCCN风险评估(HR10.828p=0.00295%CI2.388,49.103)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胃肠间质瘤中,apoD细胞核表达程度在不同肿瘤大小、NIH风险分级和NCCN风险分级患者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oD细胞核表达程度越高,肿瘤直径可能越大,危险度更高。 (2)胃肠间质瘤的肿瘤直径,有丝分裂指数,肿瘤位置,NCCN风险分级和NIH肿瘤分级,CD34表达程度,apoD细胞核表达程度均与胃肠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预后显著相关。apoD细胞核表达程度越高,预后可能越差。NCCN风险分级为胃肠间顾瘤患者无复发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