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金元《杨柳枝》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回溯了《杨柳枝》词调的源头,尽可能真实地复现了《杨柳枝》一调在唐宋金元的歌舞乐实况及声情特征;接着描述了《杨柳枝》词调的形体演进及其格律特征,并试图借此勾勒出词体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本文重点是考察《杨柳枝》在唐宋金元的整体创作,依据创作质量和数量上呈现出的明显差异,将《杨柳枝》词的创作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的繁荣昌盛期和两宋金元的荒凉萧条期。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考察了《杨柳枝》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作历程,涉及到《杨柳枝》词创作的题材类型、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其所显示出来的丰富的文化意蕴等等。
其他文献
我关注酵素,学习研究酵素,普及酵素知识,完全是源于我母亲的病逝。  2004年初,我母亲因一次感冒耽误治疗,导致肺内感染,住进了医院抢救。几经折腾,开始医生说是酸中毒,后来又说是碱中毒。在我母亲弥留之际,医生才跟我说:“盖主任我们没办法了,你看看能想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吧!”我一听真的气炸了!当时我才悟出来一个道理,一个病人碰上一名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真是一大幸事。我母亲病故了,作为他的儿子以
本文把英国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两位重要文学家:坦普尔和笛福眼中的中国形象放在一起,进行了重新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个时期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的力量对比,以及作家本身的文化取向
本文的主旨是考察、论述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灰色人物形象”。 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经历着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动
本文探讨了老舍这位伟大的中国作家所体现的中西文学及文化的交融,旨在以一位典型的作家的文学创作反映在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这种艺术上的融合的普遍性及其给作家
在二十世纪的众多美学家中,对现代技术及其艺术形态表示积极肯定与赞美的简直寥若晨星,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另类代表——瓦尔特·本雅明就是其中一位。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