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审计对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与报告使用者沟通的重要媒介,其传递的信息内容将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反应。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新审计报告准则,其最为核心的变化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价值,探寻其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带来的实施效果,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决策行为。审计报告中对这些事项的披露(内容以及力度)将会怎样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鉴于此,本文认真梳理了关键审计事项与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A+H股上市公司2014年-2017年的财务数据、市场交易数据为样本,按照既有原则筛选出276个观测变量。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用上市公司股价的累积异常收益率来表示投资者决策行为,利用经验数据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关系。最后,实证检验发现:(1)在新个性化的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信息价值,促进投资者的理性决策,最终使股价的异常收益率减小。(2)关键审计事项中除“减值、收入”之外的非常规类披露比重的增大对投资者的理性决策造成一定阻碍,最终导致股价的异常收益率增加。(3)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力度并不会影响投资者决策行为,过于冗长的关键审计事项未必能达到较好的信息传递效果。根据本文的结论,本文分别从注册会计师和投资者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践中充分落实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审计工作,获取足够审计证据,并加强其表述的准确性,合理把握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力度,以提高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传递效果。而投资者应当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解读能力,建立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合理利用关键审计事项,关注并理解其内容,进而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立足我国审计报告准则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发现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大多基于对新准则内容的解读、对已有关键审计事项的分类描述,鲜有学者利用已有经验数据做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手工收集关键审计事项,并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从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及其披露力度两个视角,研究我国A+H股样本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与投资者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探析关键审计事项在资本市场的信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