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型)的疗效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3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针刺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痰瘀阻络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眩晕障碍量表积分变化,评价方氏头针治疗VBI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VBI眩晕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方氏头针+针刺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和对照组(针刺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选取听觉、平衡、伏象头部、伏脏中焦、伏脏下焦、呼循、运平及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对照组选取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次30~45分。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眩晕障碍量表进行积分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分析显示,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但以治疗组疗效更优。  2.眩晕障碍量表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DHI积分改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DHI积分降低值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以治疗组疗效更优。  结论:方氏头针治疗VBI眩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中医证候及体征,在目前尚无理想药物治疗VBI眩晕的情况下,方氏头针疗法以其安全、有效、取穴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生脉散加减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多汗症(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影响,以证实生脉散加减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多汗症(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的角度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是RSV感染下呼吸道的主要疾病,冬春季节发病率很高。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6个月的婴幼儿为多。发病急,进展快,喘憋严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在临床上,一种疾病可呈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疾病,因其病理因素的相同,在某个阶段又可呈现同一种证候特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脾胃虚弱证”与“
目的: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其皮损呈多形性,常伴瘙痒,慢性病程,容易复发,可见于各年龄层次,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认为是复杂内外因子引起的IV型超敏反应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老师中医治疗CAG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总结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论述及现代中
研究目的:DM患者特别是并发神经病变的患者会出现VPT升高,有研究认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之前VPT就会升高,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各中医证型与VPT的相关性及VPT的
临床研究部分:本研究遵循盲法、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在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住院病例中,选择倾向于西医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中医诊断为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患儿,严格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