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是广泛分布在美国中北部地区的一种著名的温、冷水性淡水游钓及养殖鱼类,以其经济和营养价值高而著称。但是在北美五大湖区,由于掠夺性的捕捞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野生黄金鲈资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然而,与其他养殖鱼类相比,由于其生长速度缓慢,雌雄生长差异显著,性成熟过早等缺点成为了黄金鲈人工养殖的瓶颈,严重影响了黄金鲈的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黄金鲈生长性能便成为了扩大黄金鲈养殖产业的当务之急。针对黄金鲈的生长特点,为了达到提高黄金鲈生产性能的目的,本文从繁殖、养殖和种质改良等方面对黄金鲈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同工酶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种质改良的效果进行了鉴定。
首先,从传统的黄金鲈繁殖和养殖技术出发,研究了其特点,并对目前所采取的依靠采捕天然受精卵为主而人工授精为辅的传统繁殖技术提出了改进。通过对传统繁殖方式的改进和改良,系统的对亲鱼的选择和培育、受精卵的孵化及幼鱼的养殖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改良的人工黄金鲈繁殖技术,使黄金鲈受精卵的孵化率提高到了95%和成活率提高到了90%。生产的苗种规格大小均匀,体质健壮,质量好。同时,通过对养殖方法的改进,由池塘散养改为了使用R.A.S系统进行养殖,提高了黄金鲈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加快了其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其次,针对黄金鲈的生长特性,通过种间杂交的方法,以提高黄金鲈的生长性能。本研究首次通过黄金鲈♀与原产于中亚地区的伊犁鲈(Perca schrenki)♂进行杂交。生长实验采用黄金鲈、伊犁鲈和杂交鲈三种鱼同池混养的方法,降低养殖条件差异对生长的影响。从690天的生长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杂交鲈体重增长比黄金鲈快33.91%;杂交鲈性腺发育被明显推迟;杂交鲈雌雄性腺系数分别为10.05±0.05%和1.64±0.01%,显著低于黄金鲈。同时从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的对比实验发现,杂交鲈生产的卵呈碎片状,胚胎发育畸形导致夭折,表明了杂交鲈的不育性,该结果为防止杂交鲈生物入侵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遗传鉴定方面,本研究采用黄金鲈、伊犁鲈和杂交鲈的同工酶淀粉凝胶电泳的分析方法,分析IDH、ME、MDH、MPI、LDH、PGM、GPI、G6PD等同工酶在眼、肝脏、肾脏、鳃、肌肉、心脏和胸鳍等7种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表型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确定了黄金鲈和伊犁鲈在GPI-a、GPI-b、s-IDH、MPI、PGM等同工酶在五个位点的遗传差异,为黄金鲈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杂交种的快速鉴别以及遗传研究提供了遗传标记。
最后,本文采用冷休克方法对黄金鲈和伊犁鲈进行了三倍体育种的初步研究,以期建立黄金鲈的不育系,从实验结果来看,本方法三倍体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