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2010年ALO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遥感判读云南怒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1990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怒江流域云南段1990年~2010年20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社会经济因子对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1)根据2010年ALOS卫星数据解译结果,怒江流域有林地面积14227.12km2,灌木林地面积8151.27km2,耕地面积7023.92km2,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47.41%、27.16%和23.40%;其他类型面积较小。
(2)1990年~2010年间流域耕地面积持续增加,20年间面积增加2302.23km2,其中前1990年~2010年增加1537.41 km2,1990年~2010年增加了764.83km2;森林面积先减少后又恢复是过程,20年间面积减少了587.95km2,其中前10年减少了768.09km2,后10年增加了180.14km2;灌木林地面积持续减少,20年间面积减少1759.49km2,其中前10年减少805.42 km2,后10年减少954.08 km2;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建筑用地面积20年间增加了2.26 km2。
(3)从1990年~2010年,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39%,其中1990年~2000年为0.53%,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2000年~2010年为0.32%,变化速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稳。
(4)1990年流域的土地利用重心处在发展早且经济发展快的保山市,在怒江州经济发展的驱动下,1990年~2010年土地利用重心向西北迁移5.68km,其中1990年~2010年向东北迁移0.25km,2000年~2010年向西北迁移5.60km。
(5)以人口、耕地、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粮食产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表明,农业发展是流域土地利用改变的主要原因,其中怒江州以粮食产量为主要驱动因子,而保山市和临沧市则主要由农业总产值变化驱动土地利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