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轩然大波,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其读者却与日俱增,直至今日,仍高居于美国畅销书的榜首。时间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确是经得起考验的。该小说讲述了一个迷茫无措的青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情节极为简单,仅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在纽约的三天流浪生活,但带给读者的精神感悟却是无与伦比的。 本文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归入美国成长小说这一新近提出的小说类型,首先对美国成长小说作以研究,尽可能地勾画出其生成发展的轨迹,并对其文本特点给予详尽的分析,并通过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重点探讨美国成长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的特色,分析美国成长小说基本遵循的“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主要结构所具有的原型特征,以及这些原型对读者集体无意识的潜能的激发,以确认美国成长小说可以被称为流浪者的成长之歌的事实。然后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本阐释来研究塞林格在小说结构方面对美国成长小说这一结构的演绎与发展,主要探讨流浪(即霍尔顿在纽约三天的流浪生活)在他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分析两种顿悟……自发产生的顿悟和震撼性的顿悟对整部小说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论文还将探讨塞林格独特的写作手法,包括对其叙事手法和语言运用的分析。三层叙事和不可靠叙事者的使用显示了塞林格娴熟的写作技巧,对50年代青少年口语的演绎更使该小说与众不同,技高一筹。塞林格在写作手法方面为传统美国成长小说做出了贡献,也使《麦田里的守望者》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构及其艺术特色的探讨,笔者希望能够解释《麦田里的守望者》缘何半个世纪长盛不衰并感染了一代代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社会环境的读者,也希望能够以此促使国内对美国成长小说以及《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