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园区的积极兴建等,均可能导致城郊农民成为被征地农民甚至失地农民。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城郊农民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生活困难,由于缺乏技能而就业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集体经济的发展,一部分近郊农民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股民,有一定的物业出租和股权分红,生活宽裕,大多无心自身努力提高技能或实现就业。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这样两个贫富分化的农民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及理论学术界的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文献检索,掌握有关农民培训与就业的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选取广州市六区城郊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及座谈,掌握了158位城郊农民、230位外来农民工、228位转制居民(农民身份转换为城市居民身份)有关培训与就业的有效信息。同时,对与农民培训与就业相关的社会组织进行了相应的座谈,全面了解城郊农民培训与就业的政府行为。研究发现,城市远郊农民比城市近郊农民接受培训的机率低。城市远郊65%的受访者表明没参加过有关技能培训,而城市近郊61%的受访者表明接受过有关技能培训;近郊农民更易获得村委会和政府部门的培训与就业引导,从培训情况来看,70%以上由村委和镇政府组织、90%以上为免费培训、培训满意度为55%。从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远低于培训率,经培训后安排就业比例仅有13.6%;不管是远郊农民还是近郊农民,他们对培训与就业的认识基本一致,受访者中有41.8%的人认为培训后找工作更容易、有67。1%的人愿意接受培训。就政府层面分析,培训面大,培训任务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培训指令性任务行政化,基层培训条件差,培训与就业脱节,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客观存在。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培训资源,明确培训目标,发挥公共平台作用,建立长效培训制度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