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法防毡缩是最有希望代替氯化防毡缩的一种绿色整理技术。但酶法防毡缩中往往伴随着纤维强力和重量的严重损伤。为解决酶法整理过程中的纤维强力损失问题,对蛋白酶进行修饰改造,限制酶分子作用范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还没有通过修饰酶分子从而改善酶法防毡缩效果的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先对防毡缩用蛋白酶的修饰方法进行了探讨,分别采用戊二醛、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以及壳聚糖尝试对蛋白酶进行修饰。通过体积排阻色谱以及SDS-PAGE蛋白质电泳研究修饰后蛋白酶分子量的变化;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以及荧光光谱分析修饰酶结构的变化,筛选出合适有效的方法修饰蛋白酶,然后将其应用于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整理。通过毡缩率、断裂强力、碱溶解度、染色性能变化等评价修饰酶的防毡缩效果;最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修饰前后蛋白酶对羊毛纤维表面的破坏程度。化学修饰结果表明:戊二醛无法对蛋白酶进行有效修饰;MTG会被蛋白酶水解,无法发挥催化交联作用;EDC可以使蛋白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修饰后蛋白酶分子量变大,且EDC修饰不会影响活力中心。研究证实在EDC的活化作用下,蛋白酶分子与壳聚糖之间发生了共价交联。壳聚糖修饰后,蛋白酶的分子量增大;圆二色谱表明,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更加规整;米氏常数变大,修饰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减小;最适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而修饰酶在70℃以上高温下的稳定性得到提高,适用温度范围变宽。毡缩率、强力和伸长率测试表明未修饰酶的防毡缩效果最好,但是对纤维强力和伸长率的损伤最严重;EDC修饰酶的防毡缩效果不及未修饰酶,但是被处理羊毛的强力和伸长率均较高。在pH 8.5的溶液中,壳聚糖修饰酶的作用规律不同于上述两种酶。在较短处理时间内,壳聚糖修饰酶的防毡缩效果不如未修饰酶,但是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酶活增加,其防毡缩效果优于未修饰酶,且对羊毛的损伤减小。染色性能测试显示,修饰酶处理样的染色速率均高于未修饰酶。扫描电镜照片证实,未修饰酶对羊毛的破坏作用最大,表面绝大部分鳞片边缘翘起;修饰酶处理样的鳞片保存较完整,纤维表面出现大量凹槽,表面变粗糙。在pH 6的处理体系中,修饰酶的防毡缩效果同样不如未修饰酶,但对羊毛的损伤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