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刚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则是我国大多数人口的聚集地域,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地域范围随时空动态变化,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乡村景观是指建立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以大量农田景观为主,具有优美自然风光、深厚的乡土气息、淳朴的乡风民俗,是人文生活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并具有多种资源价值的景观综合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导致大量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推动农村面貌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乡村景观的巨大变化。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怎样更好的保护乡村景观的独特性与完整性,怎样更完善的继承和发扬乡村风土文化遗产,以及怎样更充分的挖掘其生态旅游价值等,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景观规划更多的侧重于宏观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某种类型的乡村景观的具体规划研究的较少,并且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模式,进而忽略了乡村固有的特色,造成了乡土文化流失,乡村景观千村一律的现象。   城市近郊区的乡村位于由城市到农村的过渡地带,本身根源于乡村,具有浓厚的乡村特征,但同时也受到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强烈影响。因此,其乡村景观也具有城乡复合的景观特征。当前,在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对城市近郊区的乡村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金刚村为研究对象,对城郊型乡村景观规划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结构是一个从宏观规划到细部设计的过程,论文的逻辑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论文第一部分是对理论基础的概述。对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回顾与评价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且分析了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的属性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搭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论文第二部分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从小尺度微观方面,根据地貌分区对景观进行了分类,并且制作景观分类图。其次,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组合模式,选取适当的景观格局指数,对乡村景观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评价。最后,从功能设计的角度阐明了乡村景观区划的概念与作用。   论文第三部分是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选取位于城市近郊区的重庆市沙坪坝区金刚村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的规划流程对全村进行了现状分析、景观分类和制图以及景观格局量化与评价,最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休闲观光等方面进行景观分区,划分了4大景观类型区、11个景观功能片和33个景观功能块。   论文第四部分则对如何保护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和提升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以及对本文研究的结论与特色进行了总结,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论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近郊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使之能够既延续和发展乡村固有的乡土风貌和历史文化,又使得城乡协调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总结出城市近郊型这一特殊的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新的观点与结论,进而在实践的项目中得到检验,以期对此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大城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市的规模越大,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但城市规模过大时,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在城市空间的过度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在矿山中的应用,它是GIS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整个矿井而言,巷道是矿山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实体。将
农户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直接、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农户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农户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资源的过度利用则会
《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记载了一位教师的一篇工作日记:  再给学生三分钟  李 云  前两天,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在最后的拓展训练环节,教师出了一道颇有难度的题。五分钟过去,仍没有一个学生解答出来,教师提议大家一起研讨。这时,有个学生说:“等等,再给我三分钟吧!”“还是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教师回绝了那个学生的要求,三言两语便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团,用时不足一分钟。而此刻,下课铃声响起。听
我们已经在经意不经意中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这种新的消费形式花样层出无可限量,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这是一个顾客主权的后消费时代,消费者有着哪些新的趋势?  想要获得消费市场如当今网购般的蓬勃和兴盛,就需要准确地了解市场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基本消费特征,以及未来消费的核心走向,这是应对一切经济问题和企业经营问题最根本的出发点。过去10年以来,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种不一样的消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各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它续展了区域间各民族独有的文化、宗教、传统信仰与处世哲学等一系列共同记忆,这些共同记忆是孕育未来文明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