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分析影响养老模式利用的因素;通过倾向值加权法分析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3月选取济南市917名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与249名机构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问卷、老年人抑郁评定量表、SF-I2生存质量量表。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比较、logistic回归、普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倾向值加权回归分析。结果:1.机构老年人与社区老年人相比平均年龄较高、受教育年限较少,无配偶、有宗教信仰、子女不住在附近的老年人较多,子女数量较多、收入较低、有住院史的较多、社会支持较差,认知功能障碍、ADL与IADL功能障碍、抑郁的老年人较多(P<0.05)。2.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OR=1.111,P<0.001)、子女不住在附近(OR=2.674,P<0.001)、认知障碍(OR=1.951,P=0.018)、ADL(OR=1.815,P=0.011)和IADL(OR=4.096,P<0.001)功能障碍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危险因素;女性(OR=0.440,P=0.001)、有配偶(OR=0.210,P<0.001)、子女数量多(OR=0.494,P=0.020)、收入高(OR=0.444,P=0.011)、社会支持水平高(OR=0.945,P=0.002)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保护性因素。3.经单因素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倾向值加权多元回归发现,养老模式对躯体健康领域(PCS)、躯体功能(PF)和生理职能(RP)的作用始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构老年人PCS、PF、RP较差;养老模式对身体疼痛(BP)和心理健康(MH)的影响在单因素比较、普通多元回归和加权回归分析中均未表现出显著性(P>0.05);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GH)、心理职能(RE)、社会功能(SF)仅在单因素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机构老年人得分较低(P<0.05),在普通多元线性回归与倾向值加权回归分析控制了混杂因素之后养老模式并未对GH、RE与SF表现出显著性作用(P>0.05);养老模式对心理健康领域(MCS)、活动(VT)的影响仅在普通多元回归中有显著性(P<0.05),且机构老年人MCS、VT较好,在单因素比较和加权回归分析中未发现养老模式对MCS、VT的显著性作用(P>0.05)。结论:1.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老年人存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健康特征的异质性。2.年龄高、男性、无配偶、子女数量少、子女不住在附近、收入低、社会支持少、认知障碍、ADL与IADL功能缺陷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危险因素。3.相对单因素t检验与普通多元线性回归,倾向值加权分析通过控制选择偏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方面,机构养老降低了老年人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身体健康总领域的生存质量。养老模式对心理健康总领域及其各维度以及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维度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维护机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生理职能是提高机构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