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的现代中国文学涌现出大量的表现现代都市人类的生存现实与精神状态的审美文学文本。这些文本是以极具现代性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的面目出现的。都市文学的创作主体们置身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都市生存的现实当中,或以关于现代性的现实叙事或以现代性的想象叙事在不同而又相近的层面上,书写自身独特的现代性经验与想象。 但是,当前的文学批评者对九十年代的都市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理论的阐释与经验的总结也没有深入下去。尽管研究者们对于阐释都市文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对其本体特征、话语方式、精神取向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总体看来,目前都市文学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经验阐释的层面,研究太随意、只重视微观性的透视而缺乏整体系统的把握与阐释。 对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现代性特征的研究离不开整个中国趋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与历史背景,离不开对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性资源的认识、理解与借鉴。应该说现代性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九十年代最具时代性的特征恰恰是其现代性特征。其表现如下: 一、现代性之与都市文学研究。现代性作为一个功能性的理论概念是对个体和社会形态及其品质由前现代转变成现代之后的现代现象的总体特征的把握与总结。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是与现代中国这一民族国家的概念相伴而生的。它是现代中国人在现代中国的基本生存空间中对现实生存的体验,对生存权利、自由与幸福的追求与渴望。九十年代都市文学作为一个审美文化的群体结构,其现代性的核心结构应是:既表现都市这一现代文化空间与现代人之间双向现代性经验的塑造与营构,也表现这一空间中人类的生存感受、生活方式等主体自我意识到的社会意识、思想意识与审美意识。运用关系思维,在主体与社会、社会与文本、文本与主体的多重关系中考察都市文学的现代性特征,这是我们研究都市文学现代性特征的出发点。 二、主体:现代性经验的书写者。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创作主体开始主动追求当下利益。以实利价值为主导的创作观念表现在文本中有以下几点:(1)、以“欲”为原动力、以非理性叙事策略的现代性书写使个人化语溢出启蒙话语与政治话语。(2)、以人的自然人性的合理性对抗或拒绝社会制度与物质文明对人性的束缚。(3)、表现个体道德优先、伦理私化的现代性道德伦理。 三、都市:意象化的生存空间。都市在九十年代都市文学中不但是创作主体的言说对象,而且是主体与人物对象通过审美观照所形成的意象化的生存空间。这表现为:(一)、都市形象是被物化的形象,它是以符号化的物质形态存在并与主人公的当下生活与精神现实发生关联。它们的意义生产的可能性首先在于这些物质符号的同时性与并置性,其次这种物化符号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具有强大的生产性。(二)、意象化的都市形象。这体现在都市空间的叙事功能、隐喻与象征功能上。都市空间或以同质或异质的形式并置,或构成复调的审美空间。这些方面构成了文本意义与审美的张力。 四、主题的非理性表达中的现代性表征。都市文学的主题本身既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义,又体现着鲜明的现代非理性表征。(1)、麻醉消费的主题,这一主题的书写既是人们以欲望为核心作为人的驱动力追求现实利益的必然产物,也是丧失了人的完整性与整体感的现代人自我逻辑发展的结果。(2)、两性模式中的邂逅主题,这一主题的写作把人作为个体的感觉、性情、情绪等情意欲的非理性问题提了出来,表达了都市男女情感方式与人际关系的现代性特点。(3)、物质对人的奴役与物化,物质符号的巨大力量在于对人的本能结构与价值意向的扭曲与修改。 总之,都市文学的现代性一方面连接社会与文化,一方面又潜隐在文本的深层审美结构中;而文本的深层审美结构又体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这一切通过社会心理机制的连接而使都市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呈现出文化与审美的多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