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劳勇敢、热情朴素的朝鲜民族起源于朝鲜半岛。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朝鲜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有着相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生活习惯。如今,朝鲜民族除朝鲜半岛外,还有700多万人以居住国“公民”或以朝鲜半岛朝韩两国“侨民”的身份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地。朝鲜民族向海外的连续大量的人口流动始于19世纪中叶以后。19世纪60年代,朝鲜北部发生连年的自然灾害,并深受日益腐败的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他们不得不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移居到中国东北谋生。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人和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而被生活所迫的朝鲜人纷纷离开故土移居到中国东北和日本。由此形成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马克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教育是对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活动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的文化传播和培养该共同体成员适应本民族文化的社会活动。朝鲜民族历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民间有“不论生活多困难,也要孩子把书念”和“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谚语。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虽然离开了故土,但依然继承了本民族优良的传统,在中国和日本建立民族学校、展开民族文化教育。本文围绕着民族教育问题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历时性和共时性横向比较的思路,对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的民族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的民族教育问题,首先要对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和日本的历史和移居地背景进行了解,并要对两者社会的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纵观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发展进程,基于与日本的殖民统治及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有关的共同点,以日本战败投降为分界划分为1945年8月前和后以及1990年冷战结束后的历史阶段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五个章,第一章以朝鲜人移居中国和日本的历史背景为前提,对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阐述,并对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形成后的社会特点进行分析;第二章对1945年8月前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的社会状况进行阐述,并分析和比较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第三章对日本投降后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的法定地位和民族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第四章阐释了冷战结束后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遇到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比较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民族教育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