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和建设了新行政中心。以城市新行政中心为吸引点,其周边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能够带动新区发展的核心片区,即新行政中心区。这种新的功能片区对城市尤其是新区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将对这类核心片区的空间布局展开研究和分析。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新行政中心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山东省九个设区城市的新行政中心区,从功能构成、建筑高度和街区规模等方面,对新行政中心区总体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对各城市新行政中心区用地现状的深层认知。同时,文章引入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功能用地包括公共服务用地、开敝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进行了对比分析。
文章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目的、相关概念的界定等予以阐述,并对新行政中心区和空间布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济南、青岛、滨州、德州、东营、临沂、泰安、潍坊、枣庄九个山东省设区城市的新行政中心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行政中心区用地一般包括行政、商务、商业、广场等功能用地,不同城市因片区定位的不同,在金融、体育、文化、居住等方面各有侧重,导致了其功能类型的差异。(2)在用地的布局方面,新行政中心区用地主要呈现两种形态:中心分布和带状分布。(3)新行政中心区建筑高度分布与用地功能相关,在整体上反映出片区的重心所在。行政、商务、商业、金融等用地以告高层和中高层为主,位于片区的核心区域或主要功能带上,居住等其它功能用地则以多层为主,位于核心区或功能带外围。(4)新行政中心区的用地功能、行政办公组织形式和片区自然地形对新行政中心区街区规模产生影响。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对九个设区城市新行政中心区主要功能用地空间布局的研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引入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破碎度、斑块密度、平均最近距离、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九个设区城市新行政中心区的公共服务用地、开敞空间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分析。结论可归纳为:(1)德州、临沂新行政中心区行政办公用地的集聚程度最高,济南、滨州、枣庄、潍坊次之,青岛、东营、泰安分散程度较高。这种现象与各城市行政用地的组织方式和街区划分规模相关。(2)各城市新行政中心区府前开敞空间的形状不同,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别,但用地面积一般在10公顷到20公顷之间。(3)商业服务业用地服务于新行政中心区其它各类用地,主要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城市新行政中心区的功能定位不同,其商业服务业用地的用地指标和布局方式也各不相同。以商务金融功能为行政职能以外主要职能的城市,其商务设施用地的分布相对集聚,如青岛、滨州;商业设施用地相对较多的城市,商业用地的分布则相对分散。(4)景观方面,东营市新行政中心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泰安市新行政中心区景观多样性指数最低,但景观优势度指数方面,泰安市居于最高,东营市次之。
文章的最后是对新行政中心区空间布局研究的总结,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