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市场自本世纪50年代末在欧洲形成以来,这种新型的金融业务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建立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市场的浪潮方兴未艾。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金融竞争的一大特点。
我国自1989年开始在深圳试点离岸金融业务,自2002年起,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区域扩展到上海。其目的是,在深圳和上海培育离岸金融市场和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并以此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直接对接,加快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步伐,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全面发展。
XX银行是当前有权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四家中资银行之一,目前正处于国际化转型的准备阶段,进一步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研究报告从银行国际化的角度,总结和分析我行离岸业务自试点经营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探讨我行现阶段在国际化转型过程中发展离岸业务的重要意义、发展策略,建议构建离岸和在岸联动营销的经营和管理体制,促进我行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发展离岸业务在我行国际化转型中的战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离岸业务为我行业务经营国际化提供了一条低成本的特殊通道
2、离岸业务可以产生较好的收益并可通过离在岸联动促进在岸业务的发展。
3、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配合,可逐步实现客户对象的国际化
4、离岸业务可为我行提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平台之一
报告同时认为,现阶段我行发展离岸业务不仅具备宏观经济条件同时还具备微观市场条件,因为离岸业务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包括外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需求,中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所带来的财务管理、结算及融资的需求以及华侨和移民的需求等。
报告回顾了我行离岸业务1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行离岸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产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和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中,资产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经验,盲目发展,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总行离岸部角色定位不当,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分行发展离岸业务的积极性。
报告提出了一下三条发展策略:
1、转变总行离岸部的角色,实施离岸业务流程再造。就总行离岸部的角色而言应由行内“离岸银行”的角色转变为全行离岸业务的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全行离岸业务的营销推动和业务管理。
2、建立离在岸业务联动营销的经营机制。主要内容是,离在岸联动营销的原则、职责划分、目标客户和联动产品。其中,离在岸联动营销机制的目标客户为(1)我国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海外子公司;(2)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外股东(即跨国公司的境外控股公司);(3)国内民营企业的海外公司;(4)为节约运营成本、实现合理避税而业务重心和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境外中小企业;(5)华侨和移民,等。
离在岸联动营销的产品包括福费廷、离再岸背对背信用证(或可转让信用证)、离岸银团贷款和离在岸全球授信业务品种,离岸保理业务等。
3、健全离岸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控制机制。
报告案例1分析了青岛分行开拓海尔集团离岸业务为我行拓展离岸业务、实施国际化战略所提供的宝贵经验;案例2讲述了成都分行开发成都XX生物制药公司的过程,分析了海外上市公司这一特殊的离岸业务目标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