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主义进行了研究。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深刻的民族危机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在这种民族主义力量的感召和动员下,中国人民不分阶级、阶层、政治立场和利益为了中华民族存亡的命运而联合起来,组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使抗日战争演变为全民族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族解放斗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众在“不愿做亡国奴”的思想意识下,自发地组织救亡抵抗运动,他们当中的文化精英通过鼓动、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激发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从而逐渐成为民众民族主义运动中最活跃的领袖。民众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使得不同的政治势力都不得不调整各自的民族主义策略和路线并从中吸取力量,尤其是国共两党,国民党需要它重树统治权威,共产党需要它赢得政治的合法性和发展的空间。但是由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倾向的不同,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政治体制,执行了一条“安内攘外”的极权民族主义路线,从而使得它未能充分吸收和利用这种民族主义的力量而最终失去了其统治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的是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在内的民主政权,因而它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动员民众的力量并给予充分的民主权利,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最终成为这场民族主义运动最坚实的领导者。民族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建构作用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它不仅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力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由于中国的民族主义它是一种应激型的民族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不免带有一些局限。鉴于此,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对今天民族主义的发展将起到很多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