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在动力荷载下,隔震层必须与结构形成良好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与隔震层直接相连的结构构件等就与通常的受力状况就会不相一致;但目前相关文献对隔震结构的分析多是在层模型的水平,虽然能说明隔震效果,但不能深入到构件去讨论。而有的构件,如在隔震层与阻尼器相连接的构件,安装阻尼器后的受力可能比不装阻尼器时更大。从能量平衡的角度来说,一个结构系统的输入能量,是由结构的动能、应变能以及构件的非线性滞回耗能来平衡的;由于在结构中加入隔震装置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大、中地震作用下首先激发阻尼装置的阻尼耗能,从而避免或减少结构构件的滞回耗能,以及结构进入非线性的程度。因此为了提高分析的精度,论文采用空间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对框架隔震结构的隔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以弥补这一方法的不足,并以实际结构为基础,进行了结构建模。同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动力分析,并与传统抗震结构在隔震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和探讨。在分析计算过程中,对地震波的选取提出一些建议。另外还进一步讨论了隔震结构优化设计,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由于在房屋的基础顶面设置柔性的橡胶垫,从而降低了隔震结构的水平刚度,增大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远离与场地发生共振的频率段,因此也就降低了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橡胶垫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以“整体运动”为主,结构位移主要发生在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很小。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主要决定于隔震层的刚度和弹塑性性能。其中,隔震结构的基底剪力,上部结构的层间剪力在多遇地震下,比不隔震时均有所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刚度越低,隔震效果越明显,隔震层位移随之增大,需增大隔震层阻尼来减小位移。对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计算时输入不同的地震波,由于频谱特性组成不同,计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隔震结构对于长周期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地震波的隔震效果要低于对短周期成分占主要地位的地震波的隔震效果。因此对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时应合理的选择地震波,用于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计算。 论文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框架橡胶垫隔震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揭示橡胶垫隔震结构的特性和优越性,完善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推进隔震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