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内,地处于扬子板块西缘,是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区带内与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北衙金矿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基地,除金之外,矿床还伴生有储量可观的Fe、Cu、Pb、Zn等矿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衙金矿及邻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以斑岩内暗色包体为重点,在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的详细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暗色包体的分布、类型、岩相学特征及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深度,对富碱岩浆活动的演化及暗色包体的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滇西北衙富碱斑岩是藏东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内的典型代表,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少量二长斑岩等,其中包含有多种暗色包体,在北衙邻区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中也发现有大量的暗色包体。北衙万硐山及邻区(团山、灵地村、铺台山)4个地区暗色包体的产出具有一定方向性,多沿NNW向的金沙江断裂带与NNE向的次级断裂的交织地带发育,受到了应力作用的影响,可见喜山期以来以走滑剪切为主的构造作用对滇西新生代的岩浆活动起到了直接的控制作用。四个地区的斑岩体内多为变质岩类暗色包体,包体岩性主要有角闪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等。这些暗色包体对了解该区岩浆起源与演化等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了解扬子板块的地壳结构提供了新的信息,为下一步了解下地壳中的变质作用及地壳岩石的混染等问题提供了指示作用。(2)通过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北衙万硐山矿区内包体含量较少,而邻区包体含量相对较多,邻区富碱斑岩中酸度及碱度均相对较低,以万硐山矿区为中心向外,富碱斑岩的酸度及碱度均呈现降低趋势。推测万硐山斑岩体演化程度较其它高,侵位时间较晚,为该区富碱岩浆演化中心。(3)对北衙万硐山及邻区4个地区的富碱斑岩及部分暗色包体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富碱斑岩的岩浆源于壳-幔边界以下,岩浆在向上侵位演化过程中遭受到了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角闪岩相暗色包体结晶温度为500℃-675℃,压力为7.88~8Pa-8.23~8Pa,深度为29.77km-31.10km,片岩相暗色包体结晶压力为6.71~8Pa,深度为25.4km,主要形成于中-下地壳,结合已有研究推测在研究区下部存在一套麻粒岩-角闪岩-片岩渐变过渡的变质基底。(4)通过对电子探针的分析,认为新生代富碱斑岩岩浆形成后,沿深大走滑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变质基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由此可推测,岩浆沿途捕掳了各个深度的变质基底岩石,形成了北衙及邻区现在的暗色包体分布。